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相关论文
百合是世界重要花卉作物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产量和销售量迅速上升,育种技术和种球繁育技术的改进是其重要推动力量。然而百......
本研究以滨麦草、小滨麦、烟农 15 以及小麦-小滨麦种质系山农 0096为主要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细胞学特点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
黑麦染色体上携带有许多有益的目标基因,是改良小麦抗性、产量、品质适应性的丰富的基因资源。6x小黑麦(ABBRR)具有完整的黑麦R染色......
目的: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作为一种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其特定的优点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杂种染色体分析、染色体行为考......
利用提莫菲维(T.timopheevii)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为母本与普通小麦杂交后再与父本普通小麦连续回交和自......
首次报道了利用小麦 -簇毛麦二体代换系贵农 2 2与小麦中间偃麦草二体代换系遗 4 2 12杂交 ,在其杂种F2群体中染色体易位频率高达 ......
采用50mg/L 6-二甲氨基嘌呤(6-DMAP)处理15min抑制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虾夷扇贝(Patirtopecten yessoensis♂)异源受精卵第......
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快速鉴定了栽培稻与野生稻的天然异交种的基因组组成,分析了该杂种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情......
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结合改进的染色体滴片和压片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远缘杂交正、反交子代4—8细胞胚胎及担轮幼虫......
从滨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筛选到一条抗条锈病的小滨麦品系93784.以滨麦基因组DNA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结果表明,93784是小麦与......
【目的】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2x=14)种内两个变种(......
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及花期不遇等障碍,可以转移有性杂交所不能转移的性状,从而产生多种多样的通过有性杂交无法......
体细胞杂交技术能够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等障碍,产生多种多样的有性杂交无法实现的作物新类型。目前,体细胞杂交育种已在多种植物中......
在获得中间偃麦草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远缘杂交后代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形态学、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
滇蔗茅是甘蔗野生近缘属植物资源,通过光周期诱导甘蔗属热带种与野生滇蔗茅花期相遇进行远缘杂交利用,获得了远缘杂交F1代创新种质......
利用东方百合 (OrientalLily)基因组DNA作荧光原位杂交的探针 ,用鲱鱼精子DNA或亚洲百合 (AsiaticLily)基因组DNA作封阻DNA ,对东......
以八倍体小滨麦、八倍体小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为实验材料对影响麦类作物体细胞GISH技术实验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