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相关论文
论述明末高僧智旭《阅藏知津》对历代佛经目录所进行的改革:打破唐释智升《开元释教录》以来的分类结构,建立更加详备的分类体系;......
《大学直指》中,智旭并不以成就“大人之学”来解释《大学》,而是站在佛教立场,解“大”为“心”,解“学”为“觉”,并以佛教“一......
智旭会通儒佛有其独特的理路。首先,他从道、迹、名相三个层次辨析儒佛异同:儒佛有共同的“道”,这从形而上的层面保证了儒佛会通的......
智旭乃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其《周易禅解》乃禅门解易的代表作。他以禅门佛法中之核心理念会通周易的基本观点。他以真如之性来解太......
刺血书经是佛门弟子荐亡祈福、苦行求觉的重要法门之一,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传统,自梁武帝时期兴起,经唐宋的发展至元明清时期而......
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朱明一代的佛教。自两汉之际佛教初传中土,经过两晋南北朝......
本文由聖嚴法師之《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一書所引發的蕅益智旭研究為中心,以蕅益之註解《四書》為案例,較細緻地探究了蕅益儒佛關......
会议
晚明时期,社会动荡,学术风气则是呈“三教合一”趋势,佛教的地位衰微。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为了拯救这个局面,通过援......
蕅益智旭在《周易禅解》中,不仅具有鲜明的禅易相通思想倾向,而且还援引了大量的事例充分阐明易学与佛学的义理是相通的。本文即从......
蕅益智旭对中国地藏信仰的隆兴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他的弘律行为及戒律著述对地藏道场的门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敦促作用;......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旋律之一。易道广大,历经千年,长久不衰。《周易》思想兼容并包,在......
明末高僧蕅益智旭,早年诵读儒家经典,后入释门研习佛学,于佛法有成时又撰《四书蕅益解》,以佛释儒。其中的《大学直指》透显出智旭......
传统认为,佛教不提倡卜筮,但其实佛门也有自身的卜筮信仰,不仅有佛教经典作为依据,而且也有实际践行的历史记录。这种信仰隋唐时就......
在禅宗思想随阳明学广泛流传的背景下,晚明兴起了一股"以佛释儒"的经典诠释风尚。焦竑、袁宗道、智旭等作为儒者、居士、僧侣的代......
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佛教弊端种种,僧团律仪荡然无存,僧众混杂,僧人素质低下。彼时重整佛教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僧团建设,严......
随着儒家经学的发展,《大学》受到更多的关注。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绎出来,与《论语》《孟子》一起列为“......
本文通过解读晚明高僧蕅益智旭《周易禅解》文本发现,智旭在解《易》过程中把易道与佛性相提并论,充分阐释了"易道即是乾道"、"佛......
对于晚明思潮,学界大抵视为变革期。强调王学是程朱理学的反动,申张个我意识的文学和艺术又是儒学的反动,重视情欲则是讲性理、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