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学相关论文
3月29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在北京召开《2012-2013植物保护学学科发展研究》课题组第二次会议,课题组2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本次会议内......
从种传番茄苗中获得一病毒分离物To-Sl,人工摩擦接种7科24种植物,To~Sl能侵染4科15种植物,在番茄上产生花叶,在白肋烟上为局部枯斑。To-Sl的钝化温度为85~90℃,稀释......
转基因西红柿能预防“非典”?在北京市科协组织的抗击“非典”科研座谈会上,两位植物病毒学家建议,利用转基因技术,可培育出带有SA......
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两大流行较广、危害极大的病毒病害。二者的病原物同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在......
从教学内容安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核评价三个方面总结了植物病毒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经验,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
《植物病毒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重的课程,对本科生专业知识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
王鸣岐教授是著名微生物学和植物病毒学家,博士生导师。他从河南大学毕业后,一生从事农业科技的教学和研究,成就卓著,弟子遍布海内外,堪......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的特点.该技术主要在植物病毒学的如下领域得到应用......
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根据症状表现常常将马铃薯病毒病分为马铃薯花叶病和马铃薯卷叶病两大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以......
对123个柑橘衰退病毒柚分离株进行p25/ Hinf1 RFLP分析明确:样品中,单一p25/ Hinf1 RFLP组群样品占样品总量的82.9%,说明我国田间......
前言隔离圃检疫是实施入境后检疫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际上已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苏联、澳大利亚、尼日......
自美国植物病毒学家Diener于1967~1971年首次发现类病毒(PSTV)以来,研究者们陆续发现了一些长期以来病因不明的致病因子。这些致病......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单克隆抗体在植物病毒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对植物病毒的检测、种下......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能适应社会的高学历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近年来,笔者尝试在植物病毒学课程的课堂......
<正> 近来,Matthews阐述了用小鼠制备抗血清的优缺点。主要优点是实验所用的自交系小鼠很易大量饲养。缺点是从每只鼠身上只能获得......
韦石泉(1922~2007),江苏江宁人,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韦石泉教授深谙植物病毒学,博古通今,对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有着新颖的......
植物病毒病害数量占植物病害数据的第2位,植物病毒学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要分支学科。近年来我国植物病毒病害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呈现......
植物病毒学是研究植物病毒的基础知识、植物病毒的诊断和鉴定、植物病毒病的流行及防控的学科,是高等院校植物保护学、生命科学等......
嘧肽霉素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体积混合后接种,对心叶烟的枯斑抑制率为96.5%,对系统寄主NC89的防效为84.9%.在接种病毒前24 h喷施......
酵母双杂交系统应用有效的酵母遗传学方法分析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已成为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强有力的方法之一.文章从植物病毒编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