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族主义相关论文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西方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冲击下开始了近代化历程。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国内农民战争的蔓延及由此而产生的......
民族主义一直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传统文化认知和特殊历史条件使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呈现鲜明的特点。客观审视近......
辛亥革命时期,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由于关联到根本政治道路之争,即“排满建国”还是“合满建国”的问题,因而受到政、学两界的共同关......
发生于19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很大影响,清末一些小说以此为素材进行了描述。晚清小说中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是多样......
华夷之辨贯穿整部中国历史,而一般认为二者的区分更多是在文化而不是地域与血统上.华夷观念在中国古代给入主中原的许多少数民族带......
【正】 以工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是近代各国发展所追求的首要目标,印度的这个过程却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而不能得到正常合理的进行。......
【正】 兴起于十九世纪的印度民族主义意识为自治和独立运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思想的提出者、传播者和社运动的领导人大都......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无疑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观念生成最为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但必须看到,无论是儒学资源,还是近代民族主义......
一、问题的提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一书中谈到日本近代民族主义时指出:相对于19世纪20年代以后蔓延于欧洲的......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 ,由于诸多原因 ,史学界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才有所讨论。尽管如此 ,在通论、分期研究、人物思想......
本文以1905-1906的抵制美货运动为基本素材,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来探究其本源即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萌生、发展及其初步成熟,从而对......
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着日寇的炮火和残暴,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强烈追求民族独立,近代民族主义达到高潮之势。1943年,常德会战爆发,中国......
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中国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在长期的涉外活动中,他逐渐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年的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来未有的强敌。在应对外来挑战的过程中,以社会先知自视的知识分子希望可以从西学资源里面找......
19世纪60年代,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是 “商战”观念的兴起。传统社会一般贱贾轻商。晚清士人何能倏变前见,转而重视商业。这主要......
潘光旦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教育学家。潘光旦是后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他在年少求学阶段接受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同时也经......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之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传入和影响。西方......
社会转型前的晚清社会并未越出传统民族主义的樊篱,以"华夷之辩"的民族理念为核心的传统民族主义思想成为处理民族交往的重要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