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曲是我国的民族瑰宝,艺术珍品。自古以来,在梨园舞台上,人们就演绎着悲欢离合种种故事,抒发着喜怒哀乐各自心声。然而,在抗日战争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在被敌人占领、奴役的沦陷区,戏台上下所演绎的内容、展现的情境都已与过去大相径庭。但就是在这特殊年代所上演的特殊戏文之中,我们却可以洞悉日寇罄竹难书的罪恶、汉奸摇尾乞怜的卑劣、志士抗敌爱国的坚决、国人期盼和平的殷切,以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气节和精神。 在沦陷区,侵略者一方面烧杀抢掠,大肆破坏我国的文化和艺术。其对剧本进行查禁,对剧场实行弹压,对爱国艺人的演出更是残酷地压迫和限制。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企图利用戏曲来作为他们巩固统治、奴化民众的工具。其强迫艺人演出来营造虚假的繁荣,编演反动剧目来毒害人们的思想。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之中,敌人的屠刀之下,梨园界的爱国艺人们或息影罢演、或编戏抗敌,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的顽强斗志和不屈精神。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日伪利用梨园的企图被挫败,抗日救国的思想得到传播,我国的戏曲艺术也没有因战火而消亡,而是获得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试图通过对日伪在沦陷区限制、利用戏曲的各种政策进行阐述和分析,来揭示日本侵略者的残酷和罪恶,以及他们实施文化侵略的手段和实质;通过探讨、研究戏曲艺人当时在沦陷区的悲惨遭遇,及其中进步人士所开展的抗敌斗争和挽救戏曲的种种努力,来展现抗战时期梨园界的气节和风貌、寻究我国戏曲经浩劫而不灭的主要缘由。希望其能够对我国现今的文化安全和戏曲振兴有一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