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最近的研究表明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Arthrocentesis)是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DDw/oR)的一种有效方法,借助该治疗方法,正常的下颌运动得到恢复,疼痛得到减轻。各种类型咬合板作为一种传统的非外科治疗方法也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肌位咬合板是由国内王惠芸首先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咬合板,目前并没有关于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辅助肌位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报道,因此本究的目的为研究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术辅助肌位咬合板治疗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共有131个临床上诊断为Wilkes stagingIII期并且根据磁共振成像(MRI)确认为单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病人纳入这个单盲试验中。临床诊断根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标准来确定。双侧关节失状位和冠状位磁共振片在治疗前拍摄。所有的患者均进行颞下颌关节灌洗治疗。灌洗之后,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戴用肌位咬合板,单纯灌洗组患者不使用咬合板作为对照。所有病人术后均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在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之前分别记录最大张口度(maximal mouth opening MMO),100mm-可视疼痛标尺(visual analog scale VAS)数值,分别评价患者的下颌运动和疼痛,所有的测量指标在治疗后1周,1月,3月,6月随访记录。结果:颞下颌关节上腔灌洗组包括68个患者(57个女性,11个男性),联合治疗组包括63个患者(58个女性,5个男性),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3.4岁(15-68岁)和36.3岁(16-64岁)。病程1周至2年不等,平均病程4个月。单纯灌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VAS和最大张口度的基线值相似(P>0.05)。两组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VAS都明显的减小(P<0.05),最大张口度都明显增大(P<0.05)。组间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和单纯灌洗组差别显著(均P<0.05),灌洗后应用咬合板控制疼痛和恢复张口度的效果更加迅速。结论:单纯的灌洗治疗和联合治疗对不可复性盘前移位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联合治疗缓解疼痛和恢复张口度的效果要优于单纯灌洗治疗。咬合板可以作为颞下颌关节灌洗治疗的一个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