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学前教育供给矛盾日益激化,凸显出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的不合理,虽然2010年以来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进行了相应调整,但供给制度能否朝着理想的方向变迁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为此,本研究尝试把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这一过程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对“供给制度何以如此变迁”这一问题进行追问,通过厘清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内在逻辑,为理解和分析当前城市学前教育供给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并为现阶段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朝着理想方向变迁提供些许建议。研究主要借助文献法还原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过程,并辅之以调查法完善对制度变迁过程的了解。研究围绕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1979-2009年的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历程是怎样的?它何以如此变迁? 2010年以来的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又何以能够朝着理想方向变迁?首先,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表现为一个从权威型一元供给制度向市场主导的多元供给制度变迁的过程,这一变迁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从变迁的速度来看是增量变迁带动存量变迁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从变迁的方式来看是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从变迁的性质看是从帕累托改进式到非帕累托改进式的过程。其次,研究者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有限理性人”假设,从成本-收益角度探寻了改革后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通过把制度变迁区分为“私人供给的重新合法化”、“市场供给的主导化”以及“单位供给的市场化”三个片段,分别研究后发现:经济制度变迁只是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诱因;政府、单位以及微观主体对收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不同变迁主体的偏好、权力与利益博弈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向;政府是决定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方向的核心主体。接下来,研究者又对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进行了分析,以回答在制度变迁过程中,部分不合理的制度何以能够长期存在。研究发现改革后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一方面是来源于权威型一元供给制度变迁的不彻底,具体表现为以身份获取资源的方式在单位供给中的遗留以及非公非民的尴尬产权在集体供给中的延续,主要的原因是利益集团对原有制度的固守;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多元供给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不规范,具体表现为政府对市场供给的过度依赖以及志愿供给在城市学前教育供给中的持续弱化,主要原因是利益集团将制度变迁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最后,研究者从规范角度对改革后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何以如此变迁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为现阶段的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朝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了建议。研究认为成本与收益的非对称性、制度需求者在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中的边缘化、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自利性的显现体现出供给制度变迁过程存在不公正。对于现阶段的城市学前教育供给制度变迁而言,关键是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应承担利益协调者的角色,并提高家长、学术团体、教师等制度需求者在制度变迁中的参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