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HMGB1特异性拮抗物延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的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j1490995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排斥反应是导致临床同种移植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T细胞应答及其效应是介导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主要机制。 已证实:T细胞激活有赖于双信号,即TCR特异性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PC)所提呈抗原肽而产生的第一信号,以及APC与T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相互作用所提供的第二信号。 同种器官移植中,由于外科手术、缺血/缺氧和缺血再灌注等因素,使受者体内出现细胞应激和炎性“瀑布式”反应,可产生多种内源性危险信号,从而激活APC并诱导同种反应性T细胞活化。因此,阻断内源性危险信号乃抑制移植排斥反应的重要策略。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highmobilitygroupbox1)是一种核内蛋白,在30余年前已被发现。其组成性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的胞核内,具有多种重要的核内功能。近年发现,HMGB1也可出现于胞外,其来源为:由坏死细胞(而非凋亡细胞)被动释放,或由受刺激的单核/巨噬细胞主动分泌。释放至胞外的HMGB1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直接介导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也可作为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APC[主要是树突状细胞(DC)],从而启动、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并参与多种疾病过程发生和发展。 实验研究中,阻断胞外HMGB1的活性,已成为干预相关疾病过程的重要策略。HMGB1的截短形式A盒蛋白和抗HMGB1中和抗体均为HMGB1拮抗物,可特异性逆转HMGB1的胞外活性。使用该两种拮抗物,可缓解实验性关节炎及脓毒血症病情,提高实验动物存活率。 本课题通过建立小鼠同种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移植物HMGB1表达,探讨HMGB1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制备并应用HMGB1的特异性拮抗物GST-Abox重组蛋白,观察对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一、HMGB1表达与同种急性排斥反应相关性 实验分组为:①异基因心脏移植组,供者为BALB/C近交系小鼠,受者为C57BL/6近交系小鼠;②同基因心脏移植组,供者为和受者均为C57BL/6近交系小鼠。 前期实验证明:异基因心脏移植组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为7.67±1.03天,同基因心脏移植组未出现排斥反应。在移植后1d、3d、7d观察如下指标:移植心脏中炎性细胞浸润、移植心脏HMGB1mRNA表达水平、移植心脏炎性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如下: 1.术后1d,同种移植心脏HMGB1和TNF-α的mRNA表达即升高,但与同系对照表达相当,两组中IFN-γ表达均未上调; 2.术后3d,HMGB1和TNF-α表达持续上升,术后7天表达量达高峰,与同系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术后7d,同种移植心脏IFN-γ的mRNA表达上调,与同系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以上结果表明:HMGB1可能是一种排斥反应相关因子,其不仅与TNF-α共同参与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的非特异性炎症应答,且可能与其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即同种抗原特异性应答)有关。 二、HMGB1特异性拮抗物GST-Abox的制备、纯化和功能鉴定 成功构建PGEX-4T-2-Abox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大量GST-Abox重组蛋白;借助亲和纯化及去内毒素处理,重组蛋白纯度和特异性大大增强;生物学实验证实,GST-Abox可有效拮抗HMGB1的生物学功能。 三、应用HMGB1特异性拮抗物可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 借助腹腔注射,术前1d至术后4d每天向受者体内输入100μl(1mg)GST-Abox重组蛋白,以干预同种排斥反应,并设立GST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于术后7d及/或移植心脏停跳时检测如下指标: 1.GST-A盒重组蛋白对异基因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的影响 应用GST-A盒重组蛋白能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实验组平均存活时间为12.5±1.87天,与阴性对照组(6.5±1.04天)和空白对照组(7.67±1.03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2.移植心脏HE染色 与对照组相比,GST-Abox处理组心肌细胞间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未出现毛细血管淤血、间质出血、动脉炎和静脉炎等现象。 3.GST-A盒重组蛋白对受者小鼠脾脏DC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借助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移植后6天各组受者小鼠脾脏DC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结果表明: *与GST组对照组(MFI=149.97)和NS对照组(MFI=122.92)相比,GST-Abox处理组脾脏DC表达CDS0明显下调(MFI=44.94),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与GST组对照组(MFI=305.62)和NS对照组(MFI=274.15)相比,GST-Abox处理组脾脏DC表达CD86下调(MFI=242.83),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4.GST-A盒重组蛋白对受者小鼠脾脏IFN-γ分泌细胞数量的影响 借助细胞内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移植后7天各组受者小鼠脾脏IFN-γ分泌细胞的数量,结果如下: *GST-Abox处理组、GST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Th1细胞(CD4+IFN-γ+)分别为11.35%、17.35%和12.41%,差异不明显; *GST-Abox处理组Tc1细胞(CD8+IFN-γ+)为22.96%,明显少于GST组对照组(33.23%)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5.57%)。 5.移植心脏HMGB1和细胞因子mRNA表达 术后1d、3d、7d分别采取各组移植心脏组织,提取总RNA,借助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HMGB1、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如下: *GST组和NS组各时段HMGB1、TNF-α和IFN-γ的mRNA表达水平相近,差异无显著性; *与上述两组相比,术后3d和7dGST-Abox处理组HMGB1及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与上述两组相比,术后7dGST-Abox处理组IFN-γ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 以上结果表明:GST-Abox重组蛋白具有抗排斥效应,其抗排斥反应的机制与下调受者脾脏DC共刺激分子表达、阻抑Tc1细胞极化及下调移植物HMGB1和炎症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四、GST-Abox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机制 1.GST-Abox重组蛋白对LPS刺激所致DC成熟的影响 用GST-Abox重组蛋白与LPS、未成熟DC共孵育24h后检测DC表型,结果表明:应用GST-Abox重组蛋白后,表达MHCⅡ类分子、CD80和CD86阳性的DC细胞数分别为27.16%、41.19%和47.05%,与LPS刺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GST-Abox重组蛋白可拮抗LPS诱导的DC成熟。 2.LPS可刺激DC主动分泌HMGB1 *用1μg/mlLPS刺激未成熟DC(C57BL/6小鼠骨髓来源)24hr,借助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MGB1在DC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LPS刺激后,HMGB1在DC细胞中定位发生变化,由胞核向胞浆迁移; *在刺激前(Ohr)、刺激后8、16、24hr分别取细胞上清和刺激前后的细胞沉淀,进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刺激前后DC细胞总HMGB1水平无差别,刺激后8hr细胞上清中即可检出HMGB1,且呈时间依赖性逐渐增加,至24hr达到高峰。以上结果表明:LPS可刺激DC主动分泌HMGB1。 3.GST-Abox重组蛋白可抑制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用未成熟DC与LPS、GST-Abox重组蛋白预孵育8hr后,与同种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结果表明:LPS刺激后的DC细胞可明显促进异基因T淋巴细胞增殖;GST对该效应无影响;而GST-Abox重组蛋白则可拈抗此效应。 以上结果提示:非成熟DC转变为成熟DC过程中,能自分泌HMGB1,后者对DC进一步成熟具有重要意义;GST-Abox延长移植心脏存活的机制之一可能与阻抑DC表型和功能成熟有关。 结论 1.HMGB1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相关,其既可通过“HMGB1-巨噬细胞-TNF-α-巨噬细胞-HMGB1”这一正反馈机制参与移植术后非特异性炎症反应;亦可刺激DC成熟,诱导同种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发生; 2.GST-Abox重组蛋白能有效延长同种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本文为临床上借助抗HMGB1策略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提供了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医疗是关系民生的两大行业,而医学高职院校则集医疗、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功能于一身,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高校滋生的腐败问题倍受社会诟病。从目前已披露的腐败案看,涉案人员不仅有党政领导、管理干部,教学、科研人员也深陷其中,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就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贪腐心理及廉洁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学视觉;高职院校;廉洁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
【摘要】本文在对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以及构建框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63-01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于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中化学由于开设时间较晚,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了课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掌握熟练的语言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语言文字训练;提升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62-01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不仅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还真正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方式方法,也是学生当前重要的学习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方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64-01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
【摘要】本文选取教育评价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三种新型评价模式:对手评价模式、教育鉴赏和教育评论评价模式、元评价模式作为分析对象,梳理它们的含义和主要评价特征,最后总结评价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也还有待于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深入研究,我们对教育评价模式的批判性分析也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层次探索。  【关键词】教育评价;对手评价模式;教育鉴赏和教育评论评价模式;元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
机体的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Burnett和Thomas提出了免疫监视学说认为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机制识别并特异地杀伤突变细胞,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紊乱
【摘要】文章从农村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入手,深刻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到课程改革之中。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积极的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
【摘要】教学过程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同时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模式,进而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初中化学仅仅是学生学习此类科目的开始,如何形成有效科学的教育方法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较好地掌握住化学这一学科的学习技巧,就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此的兴趣程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初中化学的学习需要以教材为基础,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渐认识其中存在的种种规律,本文旨在研究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2-0065-02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现在的数学课堂,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特别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大部分老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适应现在的应试教育,无非是“复习、学习、作业”的单一循环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很多学生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解答出问题就算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