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居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呈现了持续稳定的增长,这使得我国居民的美好生活较之前有了质的飞跃,居民的保险意识也在慢慢的觉醒并逐渐多元化深层次的增强。但是就目前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而言,居民家庭对保险市场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参与程度也不够深,而且市场上的保险产品缺乏灵活性,种类比较单一,只能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在2019年12月30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又指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亿人。针对这一问题,会议上提出了要继续推进保险行业的侧供给改革,要进一步开放保险市场,加大保险行业的创新,丰富保险产品的种类,为我国广大居民家庭提供适应他们需求的商业保险产品。因此,商业保险作为构成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险种之一,它在推动经济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民生治理、分散和防范风险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认知能力的概念是学者们在对人类的智力研究上逐渐提出来的,它是指人脑获取信息并进行自我加工、自我存储的能力。首先,较高的认知能力意味着可以更好地收集、获取有关金融与保险方面的知识。其次,认知能力是经济领域中衡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地理区域、经济条件等差异的存在,导致的认知问题也各有不同。故而认知经济学中的认知差异主要是反映个体之间人力资本的不同。综上,本文利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先是通过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家庭的认知能力与商业保险需求的关系。随后又通过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家庭的认知能力与商业保险需求程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实证结果发现:首先,在不考虑认知能力的影响下,对样本整体进行回归分析:家庭收入、城镇户口、受教育年限、社会礼金、互联网为获取信息主渠道等变量都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及需求程度有显著性正向影响,而性别则是对其起显著的负向影响。年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以及需求程度,但这种影响并不明显。由此可推测收入较高、社会交往活动频繁的城镇女户主家庭更可能购买商业保险,对保险行业参与度更深。当把衡量认知能力的变量加入模型进行分析时,可得出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家庭对商业保险的需求以及需求程度也随之增加。然后,本文又分别从城乡结构、年龄结构、收入结构和风险偏好程度视角下分析认知能力对我国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及需求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词组能力在每个结构中都对商业保险需求的可能性以及需求程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每提高一单位的综合认知能力时,农村家庭对商业保险需求的概率便大于城镇家庭的,即农村家庭更倾向于购买商业保险,进而可推测我国商业保险市场潜力在农村地区较大。在年龄结构视角下,词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对商业保险需求的边际效应减弱。记忆能力在老年家庭中对商业保险需求及的边际效应最大。对比三个年龄段的综合认知能力的边际系数,中老年家庭的综合认知能力的边际系数均高于年轻家庭。由此可知,我国中老年家庭的认知能力每提高一单位,则其购买商业保险的概率最大,而且对保险的依赖程度也更深。收入较好的居民家庭在购买商业保险时,多是受词组能力、数学能力以及记忆能力的显著性影响,对智力水平的显著性依赖性不高。而收入较低的居民家庭的记忆能力影响不显著,则是受词组能力、数学能力与智力水平的显著性影响。在风险偏好程度视角下,综合认知能力每变动一单位,风险追求者家庭则更倾向于购买商业保险,其次是风险中立者家庭,最后是风险厌恶者家庭。本文在最后对前文分析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并针对分析得出的结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