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过程论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理论界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论争,最终虽然取得了某种共识,但是对思维与存在是如何同一的,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过程问题缺乏细致的梳理与深入的分析。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第一次自觉地、系统地探讨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过程问题。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同一,是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出发点与归宿;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的基础上将黑格尔颠倒的思维存在关系翻转过来,并将其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但是他们对思维与存在同一过程的研究没有深入下去;毛泽东在读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所作的批注中阐明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同一观,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过程论,但他对同一的过程也没有进行具体的研究。 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基础是实践活动,我们可将实践基础上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过程分为发现矛盾、确立目标、拟定手段、选优试验与推广实施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而这个同一的过程,又具有两重性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有限性与无限性、阶段性与连续性、曲折性与前进性的对立统一。
其他文献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对形而上学,特别是符合论的批判越来越强烈,哲学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是继续寻找一个一劳永逸地解决永恒真理这一难以兑现的目标,还是活在当下,直面事情本身,这
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核。在经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人的发展理论再度成
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架构了一个庞大而有效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一伦理体系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包括了德治、孝悌、忠恕、诚信等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和人际伦理,提
该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追溯.笔者首先介绍了古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状况,随后阐明了近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转向,进而指出由于近代人与自然之间
本文通过对波普思想中的科学知识论和由此产生的政治理想“开放社会”的较全面的描述,并在行文中不断地批判波普哲学体系一些自我悖论,并(?)定程度对比历史决定论的哲学派别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