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螟杀虫剂抗性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chaoja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螟(Glyphodes pyloalis Walker)目前已成为桑园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桑螟大暴发会给桑园造成严重的灾难,给桑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近年来桑园对杀虫剂严重的依赖性,桑螟对化学农药的抗性发展十分迅速,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与其他著名害虫如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等相比,关于桑螟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研究十分匮乏。代谢抗性是杀虫剂抗性中最主要的分子机制之一,三大解毒酶家族: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在昆虫对外来有毒物质代谢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我们以桑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筛选了抗性相关基因,并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本研究在Illumina4000平台上对敏感品系桑螟和抗性品系桑螟的中肠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最终分别获得27703和27684个Unigene,共获得32229个Unigene。通过差异基因分析,我们获得1740个差异基因,其中643个上调,1097个下调。基因功能注释结果显示261个差异基因显著注释到56个GO terms中。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含差异基因数最多的pathway是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s)。  2、在桑螟中肠中鉴定了杀虫剂抗性有关的Unigene,包括33个细胞色素P450,27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23个羧酸酯酶基因,1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2个钠离子通道基因和5个鱼尼丁受体基因。对差异基因的筛选,得到19个差异表达的解毒酶基因,其中有9个P450(6个上调,3个下调),5个GST(2个上调,3个下调),5个CCE(3个上调,2个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定量分析结果显示4种代谢酶基因在残杀威诱导后显著上调,而CYP324A19基因在辛硫磷诱导后表达极显著上调。此外我们在3个P450基因中发现21个SNP,只有CYP9A20基因的SNP导致了4个氨基酸的替换。  3、鉴定并比较了两种桑螟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24A19和CYP9A20,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差异。发现CYP324A19基因可能通过上调参与桑螟抗药性。  4、初步构建了CYP9A20-pFastbac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转染Sf9细胞中得到了重组CYP9A20蛋白。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体外表达和蛋白的酶学特性等功能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本研究包括两个试验,采用动静脉差法分别研究了真胃灌注葡萄糖或共轭亚油酸(CLA)对乳腺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及乳脂合成的影响。试验一4只安装永久性真胃瘘管和颈动脉游离的崂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对饲草料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农田种植饲草料作物面积也随之显著增加。内农1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Stapf.cv.Neinong No.1)由饲用高粱(Sorghum.vulgare Bers)和苏丹草(Sorghum.sudanense (Piper)Stapf)杂交后选育而成,是一种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用途多样的优良牧草。内农1号苏丹草无
稀有白甲鱼是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鲃亚科、白甲鱼属的一种野生经济鱼类,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游沅江水系和西江水系。目前稀有白甲鱼野生资源正濒临枯竭,现已被《中国物种红色
本试验选用13周龄健康的金定鸭144只,随机分成Ⅰ、Ⅱ、Ⅲ、Ⅳ、Ⅴ、Ⅵ6个处理组,分别为低温低能组、低温适能组、低温高能组、适温低能组、适温适能组、适温高能组,试验采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