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表征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hua511352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噪声被定义为环境七大公害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产生影响,高噪声甚至可能影响人体的健康。高速铁路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全寿命周期角度,对于社会和大众的出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可能引起的噪声问题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这导致在高速铁路规划设计及建设阶段,邻近高速铁路线路两侧的居民表现出对噪声影响的重视,居民通过公众参与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希望高铁线路尽量远离自己的住宅,这给线路的规划选线和建设增加了难度。可见高速铁路噪声与其作为新型基础设施要求的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矛盾,不仅直接影响到高速铁路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可能成为制约高速铁路提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降低噪声影响逐渐成为高速铁路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从环境经济学角度看,环境污染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因此高速铁路的环境影响问题可以用负外部性来解释。选择从环境经济学视角对噪声负外部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控制策略,对高速铁路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微观经济学外部性理论对高速铁路外部性进行了分析梳理,选择在经济行为中容易被忽视的噪声负外部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高速铁路噪声外部成本的量化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建立各参与方解决噪声负外部性问题的动态博弈模型,提出以环境污染成本内在化方式降低高速铁路负外部性影响的方法,最后提出噪声控制策略研究,将全寿命周期理论贯穿其中。具体包括:1.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表征分析。对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后,按物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将高速铁路划分为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借助外部性理论,通过对高速铁路项目效应的分析,结合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及运营的特点,定义高速铁路噪声外部性的内涵,并分别对高速铁路的正负外部性进行表征分析后着重对噪声负外部性的影响进行了阐述。2.高速铁路噪声外部成本量化模型研究。论文在对比交通运输外部成本量化方法后选择单位值转换法作为高速铁路噪声成本量化的基本方法,提出将人均购买力平价PPPGDP比值、人口密度比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值作为单位值转移法的校正因子,建立我国高速铁路噪声成本的计算模型。用近12年的高速铁路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后得出不同阈值下我国高速铁路噪声外部平均成本及总成本数值。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各年高速铁路噪声外部平均成本虽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未有较大增长幅度;但高速铁路噪声总外部成本增长趋势较为明显,可预计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噪声负外部成本将持续增加。3.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博弈模型研究。噪声外部成本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噪声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不可忽视,针对负外部性问题的解决,论文借鉴博弈理论模型的研究方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分别建立了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居民两个方面的博弈模型进行分析。针对政府和企业的博弈,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企业三方动态博弈树分析模型,搭建各方支付函数后,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利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博弈均衡解。针对企业和居民的博弈,构建两者的两方有限博弈分析模型,利用支付等值法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对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的分析分别阐述了政府、企业和居民在高速铁路噪声负外部性问题上做出决策的约束条件。4.提出以环境污染成本内在化方式降低高速铁路负外部性影响的方法。结合量化分析结果和博弈分析结论,环境污染内在化方式是降低高速铁路负外部性的有效手段。通过对我国环境成本内在化阶段性的变化阐述及存在问题分析,从健全高速铁路噪声内在化制度、合理建立价格激励方案、建立主体责任考核机制、重点工程示范激励、加强供应链环境成本管理和加强环境成本控制计算等六个方面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噪声成本内在化的措施。5.提出高速铁路噪声全寿命周期控制策略。高速铁路噪声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高速铁路全寿命周期划分为设计,建设和维护三个阶段,提出围绕全寿命周期构建“1平台+1体系”的模式,即构建全寿命周期噪声监测与智能分析平台和噪声控制管理体系,分别对平台和体系进行功能阐述后,本着前期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的原则提出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噪声控制策略。为提高整体降噪效率,提出按线路实际情况进行噪声控制的综合设计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高速铁路噪声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证候学调查方法,明确卒中后痴呆(PSD)的证候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观察调神益智针法治疗卒中后痴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卒中后痴呆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方法:1.证候调查:本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制定卒中后痴呆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进行证候学调查,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SD患者的证候分布
目的:此次临床观察旨在探讨健脾调枢法所制定的中药方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评价主要从便秘症状积分、中医症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首次服药起效时间以及复发情况等多方面进行比较,力在客观了解健脾调枢法中药方的治疗作用,为功能性便秘的施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确诊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经过辨证筛查,将证属脾虚气滞型64例纳入,随机分两组,各32例。在
目的: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下玫瑰痤疮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发病特点,完善玫瑰痤疮的中医辨证体系,为玫瑰痤疮的辨证论治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通过对2019年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129例玫瑰痤疮患者进行《玫瑰痤疮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对所收集病例的的性别、年龄、皮疹特点、生活习惯等情况以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探讨。采用Excel
目的:观察理筋刺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研究非特异性腰痛的新的取穴点与针刺手法。方法:将46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理筋组(治疗组)针刺治疗穴位选取:胞肓、秩边、承扶上1寸、大横、维道、肾俞、大肠俞、气海俞、肓门、志室、腰眼,进针后针刺方向朝向病灶区斜刺,押手在针刺点旁针点运行方向轻触,常可见到肌束抽动或押手感到肌颤动感,后稍退针同方向再刺,至无肌束抽动,退针至皮下
目的:观察应用“合谷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面瘫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所有符合本试验纳入、排除标准的66例周围性面瘫后期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参照由高树中教授主编的《针灸治疗学》中关于面瘫治疗方法的选穴,进行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应用"合谷刺"法进行治疗,取穴:由阳白进针,沿丝竹空、攒竹、鱼腰方向平
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巨刺足三里、阳陵泉和常规针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方法:所纳均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选自2020年1月-2021年2月,60例患者均在武清中医院针灸专家门诊进行临床观察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足三里、阳陵泉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进行干预治疗。操作方法:试验组取患者健侧的足三里进行针刺,垂直刺入,
目的作为世界常见三大疾病之一的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而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的一大困难,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针刺疗法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是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见疗法,苍龟探穴针刺法属于飞经走气四法,相较于传统针刺手法,苍龟探穴长于疏经通络、活血行气,对于治疗邪气深入的疾病很有效果。因此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客观
研究目的:运用数据挖掘的技术,从多角度揭示陈宝贵教授治疗慢支的用药规律;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数据挖掘的高频证型核心处方治疗慢支的潜在作用机制;初步将高频证型核心处方运用于临床实践,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一些参考与依据。研究方法:1.选取陈宝贵教授在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慢性支气管炎病案152例,作为原始病案资料,运用Excel软件记录并整理医案的基本资料,成立对应的数据库,使用
目的:坐骨神经痛(Sciatica)作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令众多患者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严重扰乱了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本研究意在对比芒针深刺得到感应传导与一般针感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通过总结分析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改变量,评价芒针刺激神经干产生感应传导对于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为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6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入组顺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