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酸-烃类油浮选低阶煤协同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rong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低阶煤资源丰富,探明储量约占煤炭资源量的55%,产量约占煤炭总产量的40%,是我国煤炭能源生产和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低阶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多、疏水性差,阻碍了传统烃类油捕收剂在煤表面的吸附、铺展以及煤粒-气泡间的有效粘附。浮选效率低、捕收剂消耗量大、成本高成为制约低阶煤高效利用的突出难题。鉴于此,本文提出采用脂肪酸-烃类油强化低阶煤浮选,以神东长焰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药剂分散特性、药剂在煤表面铺展吸附以及药剂影响气泡-煤粒作用的研究,探明浮选体系中脂肪酸-烃类油在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和气-固界面的行为特征,构建脂肪酸-烃类油协同强化低阶煤浮选的理论体系,为低阶煤高效浮选提质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论文首先研究了低阶煤的表面特性。结果表明:大柳塔末煤C含量75.5%,O含量15.35%,细粒级含量较高,-0.074 mm产率66.74%、灰分36.86%;中间密度级含量高,有机可燃物质与矸石结合紧密,分选较困难,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高岭石和方解石;煤表面含有多种含氧官能团,含氧官能团主要以C-O形式存在,C=O和O=C-O相对较少;煤表面具有大量的裂隙,微细颗粒嵌布其中,比表面积大、孔径小、孔隙多。以正十二烷与丁酸、己酸、辛酸、油酸和亚油酸作为烃类油和脂肪酸的典型代表,研究了脂肪酸-烃类油在溶液中的分散特性及与煤粒的相互作用。脂肪酸的存在不仅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而且缩短了油-水界面张力达到平衡的时间。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原位分析药剂的分散特性发现,油酸-正十二烷的平均弦长最小为13.81μm,微滴数量最多为894.07。脂肪酸的存在能够缩短药剂微滴-煤粒的诱导时间,脂肪酸的碳链长度越长,诱导时间越短。E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药剂液滴和煤粒间不存在作用能垒,长程范围内,在矿浆中获得的动能是它们相互碰撞的主要能量来源;短程范围内,脂肪酸分子和煤粒表面之间的氢键使它们结合更牢固、更紧密。揭示了脂肪酸-烃类油在煤表面的铺展润湿行为与驱动机制。脂肪酸-烃类油作用后煤表面的疏水性提高,水化膜变薄,煤粒发生凝聚的可能性增加。脂肪酸-烃类油能降低微滴在固-水界面铺展的自由能,增大微滴铺展驱动力,减小平衡接触角;但同时减小了三相接触线区域的分子流动,增加了铺展驱动阻力,降低了微滴铺展速度。分子动力学(MK)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铺展过程中接触线移动速度与接触角的关系,脂肪酸-烃类油的微滴铺展速度、分子取代长度和分子交换频率均比正十二烷低。查明了脂肪酸-烃类油分子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正十二烷、脂肪酸-烃类油在煤表面的吸附属于不均匀的多层吸附,丁酸、己酸、辛酸为单分子吸附,上述两种方式不适用于油酸和亚油酸;药剂吸附的ΔG均在-20~0 kJ/mol,属于典型的物理吸附,脂肪酸-烃类油的润湿热绝对值比单一药剂大,油酸-正十二烷的润湿热绝对值最大为207.174 g/J。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速率模型,脂肪酸-烃类油的动力学进程缓慢,与煤粒之间的作用力强。构建了脂肪酸-烃类油与低阶煤表面作用的双尺度机制。在介观微滴尺度,微滴中的脂肪酸与煤表面极性位点作用并将水分子封存在孔隙中,促进正十二烷铺展形成连续油膜;在微观分子尺度,脂肪酸、正十二烷分子分别与煤表面的亲水、疏水位点作用,同时它们的烃链间通过范德华力和疏水力相互作用,各局部间的加和作用、协同作用形成强分子间作用力,使得两者在低阶煤表面最终组装成一种“超分子结构”。探明了脂肪酸-烃类油对气泡-低阶煤粘附过程的影响机制。采用EDLVO理论和Stefan-Reynolds模型研究气泡-低阶煤间润湿膜演化机制发现,疏水力常数与诱导时间呈指数关系,脂肪酸-正十二烷的疏水力常数大于单一药剂,其中油酸-正十二烷最大;疏水力常数增大能够增强气泡-煤粒间的疏水作用力,减小气泡-颗粒间势能,增大临界水化膜厚度,加速润湿膜薄化,缩短气泡-煤粒诱导时间。药剂处理后,上升气泡在煤表面碰撞粘附过程加速,接触线长度增大,脂肪酸-正十二烷的效果优于单一药剂;三相接触润湿周边扩展速率与接触角的关系符合MK模型,油酸-正十二烷的三相润湿周边扩展速率最快,气泡-颗粒最容易发生黏附。利用微力天平研究了气泡从煤表面脱附的力学性质和能量特征。药剂处理后,气泡-煤表面间的测试脱附力变大,建立了脱附力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拟合试验值;脂肪酸-正十二烷的活化能、脱附功和总脱附能均显著增大,并且大于脂肪酸或正十二烷,脂肪酸与烃类油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增加了气泡-煤表面粘附的稳定性和强度。最后,基于上述理论成果,开展了脂肪酸-烃类油浮选低阶煤的试验研究。脂肪酸-正十二烷的捕收性能优于脂肪酸或正十二烷,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长,捕收性能增强,选择性下降;脂肪酸与正十二烷混合后添加的效果好于逐一添加,脂肪酸的最佳比例为20%。当药剂总量为3 kg/t时,油酸-正十二烷的浮选效果最好,可燃体回收为89.41%,分别比单独使用油酸或正十二烷的可燃体回收率高25.77%和48.86%。本论文共有图116幅,表格31个,参考文献232篇。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武侠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但武侠小说中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使得许多翻译家望而却步。翻译家郝玉青的英译本《射雕英雄传》第一次于2018年
本文以碑学和碑学在民国女性书法家中的渗透为根基,通过一种书风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通体来看,民国绝大部分女性书家取法于碑学,这是基于碑学的整体特征与民国女性的心理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功能性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设计之初是为了评价专业运动员和消防员的身体结构、动作模式和动作功能的测试工具,目前正在被越来
教师研究是方向,具体方法须学习。研究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有利于提升教师生命价值,提高教学效率,但要做好它仍然任重道远。作为一种尝试,本文对一组专刊稿件的选题、方法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也来电商产业也得到跨越性的发展。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电商产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欺诈现象层出不穷,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一直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小、细碎化的农业生产势必导致小规模农户在我国农业经营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消费价格指数升高,单纯
四硫富瓦烯(TTF)及其衍生物因其优秀的给电子能力和两个易达的稳定氧化状态而倍受关注。将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四硫富瓦烯基团功能化为超分子构筑基元是配位化学和材料化学领
目的:探讨无明显免疫异常疾病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我院住院治疗患者的电子病历系统,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19年10月以来,有明确病原学依据,且无明显免疫异常疾病,出院时明确诊断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医疗记录,包括: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从起病至确诊的时间、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结果、抗真菌治疗方案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建设与共享现状分析,提出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的途径与措施。应当合理规划,把握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信息
社区工作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也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连接者。面对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与挑战,各地区纷纷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社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