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抗内毒素的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marin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严重烧伤、创伤、感染、休克和大手术等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性休克、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目前已成为临床危重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革兰阴性(Gram-negative,G-)菌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是介导脓毒症的主要启动子,LPS经通过活性中心类脂A(lipid A)与相应受体TLR4(Toll like 4,TLR4)结合,诱导炎症反应细胞合成与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TNF-α、IL-1和IL-6等),介导脓毒症的发生。尽管对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及防治策略已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LPS的胞内信号转导极为复杂,LPS诱发的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级联效应一旦启动将不易控制。因此,阻断LPS的活性中心lipid A与其受体的结合是防治脓毒症的关键。中医中药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中医药在治疗脓毒症方面具有悠久历史。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具有抗菌、抗LPS作用,国内外研究也表明,来自天然的先导化合物中很有希望得到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从天然化合物筛选得到的有效单体的命中率比合成化合物高。因此,如果能够从中药分离制备到与LPS作用的有效物质/单体,对开辟新的拮抗LPS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中草药的化学组成多而复杂,其抗LPS作用的物质基础一直未得以阐明,其原因主要与中药单体研究中抗LPS靶点不明确及对活性组分无法及时跟踪检测有关。因此,本研究采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将LPS的生物活性中心lipid A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疏水样品池,使lipid A结构上发挥重要生物学作用的亲水端外露,以此作为中药抗LPS活性组分筛选、跟踪和检测的靶点,从60种中药中选择出与lipid A亲和力较高的中药白鲜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传统的中药分离技术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m,HPLC)等方法,从白鲜皮水煎液中获得抗LPS的活性物质进行体外内抗LPS的活性研究。二、目的从中药白鲜皮中分离提取具有拮抗LPS活性的物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三、材料与方法1.应用lipid A为靶点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平台,观察60种中药水煎液与lipid A的结合反应;以白鲜皮水煎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正丁醇萃取、聚酰胺柱层析和HPLC,分离提取其中与lipid A的高亲和力结合的组分或产物;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检测HPLC分离产物DPR1~4对LPS的中和活性;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中的活性物质DPR-2进行结构分析。2.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平台,观察DPR-2与lipid A的结合作用并计算二者的平衡解离常数(Kd)值;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测定DPR-2对LPS的中和能力;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M)观察不同浓度DPR-2(0、8、16、32、64μg/ml)下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LPS(FITC-LPS,100 ng/ml)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结合的荧光强度;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DPR-2干预后LPS(100 ng/ml)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和ELISA法检测DPR-2干预后LPS(100 ng/ml)刺激的RAW264.7细胞TLR4、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及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MTT法检测DPR-2对RAW264.7细胞活力的影响。3.采用尾静脉注射LPS制备小鼠脓毒症和内毒素血症(endotoxemia,ETM)模型;观察DPR-2对致死剂量LPS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观察DPR-2对ETM小鼠的治疗作用:伤后2、6、12、24、48和72 h采集血和肝、肺组织标本,动态浊度法鲎试验检测血浆LPS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Real-time RT-PCR检测肝、肺组织的TNF-α和IL-6 mRNA表达;常规HE染色观察肝、肺的病理学变化。四、结果1.大黄、青果、赤芍、白鲜皮等4种中药水煎液与lipid 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能力(RU>300 arc seconds)。从白鲜皮中提取活性物质DPR-2,结构分析可能是一种分子量为709的四糖化合物。2. DPR-2与lipid 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其Kd值为8.63×10-6M,DPR-2体外对LPS具有中和作用。DPR-2可抑制FITC-LPS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膜受体结合,并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TNF-α及IL-6在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效应关系。DPR-2在体外实验浓度对细胞活力无影响。3. DPR-2对脓毒症模型小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降低ETM小鼠的血浆LPS、TNF-α及IL-6水平,减弱肝、肺组织的TNF-α及IL-6 mRNA表达,并减轻ETM小鼠重要器官肝、肺的病理学损伤。五、结论本论文采用生物传感器技术,以LPS的生物活性中心lipid A作为筛选、跟踪中药活性组分或物质的靶点,结合传统的中药分离技术及HPLC等方法,从筛选出的中药白鲜皮中分离获得高亲和力结合lipid A的活性物质DPR-2(分子量为709的四糖化合物),研究表明DPR-2对LPS攻击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PR-2的拮抗LPS活性有关,而DPR-2与lipid A的高亲和力结合活性可能是其体内外拮抗LPS活性的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正> 为害苹果树的红蜘蛛有山楂红蜘蛛与苹果红蜘蛛.常规预测预报方法比较麻烦.我们通过对园林处果园观察,发现红蜘蛛的出蛰和孵化与苹果物候期有一定的规律.依此进行预测预
在土地财政的"绑架"下,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预测规模普遍存在偏大的问题,评估了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制定的人口规模对下层次城市总规编制的指导效果,发现2000年左右编制的省域城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的药理作用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断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8患者,均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
天花粉蛋白(TCS)具有多种药理学特性,包括中期流产、抗人HIV病毒和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的抗肿瘤活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TCS诱导JAR内ROS产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波动、caspa
<正> 尿布疹也称尿布皮炎,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为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尿布疹的新途径,依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自拟药方制成消疹散,消疹软膏应用于临床,并设西药对照
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液态金属搅拌法处理后金属型铸造和连续铸造SiCp/ZL101 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界面结构特征.结果表明,SiCp 高温氧化后表面生成的SiO2 晶体在复合材料复合与铸造期
为抑制永磁同步电机电流的谐波,提出了一种前馈补偿的方法。通过对电机dq轴电流的Fourier分析,研究电机dq轴电流谐波的频率组成及其产生原因。利用前馈补偿的方法,对不同频率
1934年底开始被中、日两国政府提倡 ,而在 1935年上半年盛行一时的中日“亲善外交”(或称“道义外交”) ,在当时即扑朔迷离。此后研究者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本文从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