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案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g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追求多样化的通信业务,包括对数据多媒体类业务的迫切需求。单一制式网络无法满足许多类型业务的需求,异构网络由此应运而生。异构网络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通信服务,它依赖于资源的合理管理,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案是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本文针对异构网络接入选择方案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异构蜂窝网络的接入选择方案常采用单个基站接入方式,导致系统资源不能够充分使用,部分终端的通信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的现象,本文对基于最大接收功率的传统方案进行了改进。系统会先比较终端从各个基站接收到的信号功率,依据接收到的最大值判断终端是否为基站型。终端若是基站型,则直接接入基站。终端若不是,系统需依据剩余带宽、信号与干扰噪声比继续判断,判定终端是小蜂窝接入还是协作接入。若出现多个终端请求接入,系统会按照终端请求接入时间、用户等级和数据速率建立排队模型,确立终端接入的优先级。该方案算法复杂度低。在系统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最大化小区内终端总吞吐量。针对小蜂窝密集的区域,在改进方案的基础上提出多小蜂窝协作通信。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案相比,改进方案有助于提升系统吞吐量,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更加充分。同时,仿真结果也给出了较为合理且优化的小蜂窝部署。2)异构无线网络的接入选择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故常采用层次分析法。但该法准则层的确立往往忽略了各业务请求的特征和终端状态,导致给终端分配的网络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接入选择方案进行了改进。系统会依据终端接收信号强度、剩余电量和运动速度初步筛选网络。再根据业务特征构造新的层次结构模型,结合业务等级建立新的效用函数。最后终端会依据效用函数值确定目标网络并接入。该方案有利于提升用户对通信服务的满意度,优化各网络之间负载的分配。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与缺省方案相比,改进方案对负载的均衡和乒乓效应的抑制更为有效,且符合业务的实际需求。
其他文献
目前,数字图像正面临着被随意篡改和伪造的威胁,这使得“以照片为证”“眼见为实”的观念被完全打破。因此,探索并了解图像中具有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非常重要。传统的主动取证
机械臂是末端能动的机械装置,冗余机械臂是指比末端执行器完成给定主任务时所需要自由度有更多自由度的机械臂,它拥有更大的操作空间和多余的自由度来满足更多的功能约束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也正从由传统的安防监控逐渐地向网络数字视频监控方向发展。网络数字监控系统通常采取C/S设计结构,基于DirectS
2007年10月,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批准WiMAX无线宽带接入技术成为移动设备的全球标准,以OFDMA TDD WiMAX的名义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全球第四大3G标
随着通信系统向基于IPV6核心网的全IP包传输方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通信系统将具有突发模式的特征。而OFDM作为一种高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并且在下一代
电子稳像技术是指当摄像系统载体受到无规则抖动的干扰,导致视频序列不稳定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直接确定图像序列帧间偏移并进行运动补偿,从而实现图像序列稳定的技术
在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已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鉴于移动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在诸多方面的相关性及其相似性,近年来,有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在军事、民用领域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研究基于决策理论的自动调制识别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提出了整个识别系统的实
低密度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LDPC)已经被证明是一类纠错性能逼近香农限的渐近好码。由于低密度校验码具有译码复杂度低、错误平层低等诸多优点,它的良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