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АлександрИсаевичСолженицын)(1918-2008)是俄罗斯20世纪最杰出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的文学创作遵循俄罗斯的历史信仰、记忆、良心与真话的轨迹——其中小说创作成果最为丰硕,也最引人深思;这些小说全面而深邃地展示了他的文学层面、现实层面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层面的叙事功底,具有全面的哲学高度。他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一页,他本人也被称作“俄罗斯的良心”。索尔仁尼琴一生著作等身,他的文学创作篇幅宏大,卷帙浩繁。在1994年回到祖国俄罗斯后,已经年迈的他依然笔耕不辍,创作了一系列短文和评论。索尔仁尼琴的创作体裁和创作手段十分多样化。在体裁上,索尔仁尼琴的创作包含史诗、随笔、诗体散文、政论、短、中、长篇小说以及戏剧等等。但索尔仁尼琴的创作重心还是倾斜于中长篇小说,他的全部小说具有“把握时代魅力”的艺术构思。在创作手段上,索尔仁尼琴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征”:时空超浓缩性、剖面截取法、形象的整体性、素材的朴素性、假定性以及独到的心理描写和语言的个性化。(1)索尔仁尼琴著有《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玛特廖娜的家》、《古拉格群岛》、《第一圈》、《癌症楼》、《红轮》、《为了事业的利益》、《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扎哈尔·卡里塔》、随笔集《牛犊顶橡树》、《复活节宗教游行》等一系列众所周知的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在世界上都引起了轰动效应。小说《癌症楼》是一部深刻反思苏联社会的伟大作品,也是一系列“疾病隐喻”作品中的代表之作。索尔仁尼琴开篇运用一个惊为天人的伟大隐喻“癌症楼也叫13号楼”,使整部小说充满了思辨与抗争的力量,深刻洞悉了现代俄罗斯社会中的人与社会的病态关系。《癌症楼》这部小说的的文本中,从头到尾贯穿着“陌生化”理论。因此对《癌症楼》这部小说进行阐释和解读,完全可以从“陌生化”理论的角度进行。要对《癌症楼》这部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和挖掘,首先要主要概括介绍索尔仁尼琴本人及其创作历程、文学史地位、小说《癌症楼》的思想艺术特色,“陌生化”理论概况,明确《癌症楼》的文本分析的对象、方法、任务以及目的;其次,小说《癌症楼》的主题是可以用陌生化理论进行阐释的。主题的陌生化阐释,可以主要就《癌症楼》文本中的隐喻主题、“治疗”这一隐含主题和主题互文性进行诗学解读。还有,《癌症楼》这部小说的叙述视角中,也存在着许多陌生化手段的运用。可以从《癌症楼》文本中的叙事人称问题、作者视角和存在的身份错位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这些文学手段中存在的陌生化效果。此外,小说《癌症楼》在情节与故事的设置上、叙事时间与空间上,也存在着诸多灵活使用的陌生化手法。可以利用“陌生化”研究方法针对《癌症楼》的情节、故事内容以及时间与空间关系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最后,可以归纳总结索尔仁尼琴在整个《癌症楼》文本中对于“陌生化”这一诗学手段的独到而精妙的运用,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癌症楼》这一伟大作品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