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运用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锻炼飞燕式、易筋经卧虎扑食式两种传统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两种传统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今后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正确的锻炼动作、干扰时间以及动作强度,科学地指导功能锻炼提供依据,丰富临床治疗手段。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设计方案,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飞燕式组和卧虎扑食式组,每组各为30例。记录和观察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史、查体以及影像学表现等,让患者填写JOA评分和VAS评分表并指导功能锻炼。两组均给予常规推拿放松手法及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技术。除应用上述治疗方法外,飞燕式组加用飞燕式锻练,卧虎扑食式组加用卧虎扑食式锻炼。手法及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每周一次,功能锻炼每日两次,4周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症状、体征、疼痛程度、JOA及VAS评分等情况,最终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评价两种运动疗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性。结果:本次共搜集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飞燕式组33例,脱落3例,有效30例;卧虎扑食式组31例,脱落1例,有效30例。治疗前两组治疗方案在性别、年龄、病程、JOA评分、VAS评分、腰椎前屈度数、患侧直腿抬高度数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JOA评分:治疗结束后,两组JOA评分各自同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JOA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VAS评分:治疗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各自同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腰椎前屈度数:治疗结束后,两组腰椎前屈度数各自同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前屈度数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患侧直腿抬高度数:治疗结束后,两组患侧直腿抬高度数各自同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患侧直腿抬高度数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卧虎扑食式组患侧直腿抬高度数明显改善。5.临床疗效:飞燕式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3%,其中痊愈2例,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8例;卧虎扑食式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其中痊愈1例,显效2例,有效21例,无效6例;两组治疗方案间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卧虎扑食式组比飞燕式组疗效显著。结论:1.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飞燕式、卧虎扑食式运动疗法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两者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对腰椎前屈活动度均有所改善,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2.卧虎扑食式比飞燕式能更好地改善患侧直腿高度数,对下肢活动障碍改善,疗效较飞燕式更显著,有效率更高,更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定点旋转复位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势,临床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