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初中普遍存在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并且这种现象相当严重。教师语言暴力引起学生失眠、心跳加快、情绪不稳等表现,导致学生产生焦虑、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性情暴躁等消极情绪,进而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低自尊,长此以往,必然会给他们带来心理阴影,乃至形成心理障碍,不利于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初中教师语言暴力、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的关系。首先,本研究运用访谈法对河南地区220名农村在校初中生进行集体访谈和个别访谈。通过访谈,研究仅选取高语言暴力组和低语言暴力组的学生进行研究。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所选被试的自尊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整理调查数据并讨论农村初中生感知教师语言暴力的情况以及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的状况。最后,针对本研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本研究使用的研究工具是中学生自尊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所获得的研究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积差相关等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农村初中生普遍感知教师语言暴力且教师语言暴力总体水平偏高。(2)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自尊呈中等偏下水平。(3)我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上呈中等偏下水平。(4)我国农村初中生感知的教师语言暴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和年龄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在语言暴力上的得分高于男生。(5)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自尊在年级、年龄、教师语言暴力程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七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高于八年级、九年级学生;低年龄学生的自尊得分高于高年龄学生;低语言暴力组学生的自尊得分高于高语言暴力组的学生。(6)我国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在年级、年龄、教师语言暴力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上仅在敌对维度上存在差异且男生得分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的健康状况比高年级学生好,低年龄学生的得分低于高年龄学生,高语言暴力组学生的得分均高于低语言暴力组学生。(7)我国农村初中生的自尊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说明低自尊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不佳状况。其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总水平、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心里不平衡五个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学生自尊与强迫症、偏执、抑郁、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五个维度不存在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