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甘油(GLY)作为生物质衍生的平台分子,通过电化学技术将GLY选择性氧化为多种增值的化学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设计并合成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是实现甘油氧化反应(GOR)的关键。目前应用在GOR中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普遍存在电流密度低或产物选择性差等局限性,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可调节的电子特性可用于提升GOR的性能。本工作设计控制合成了基于铜基和镍基的硫化物用于高效GOR中。具体的研究内容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油(GLY)作为生物质衍生的平台分子,通过电化学技术将GLY选择性氧化为多种增值的化学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设计并合成高性能的电催化剂是实现甘油氧化反应(GOR)的关键。目前应用在GOR中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普遍存在电流密度低或产物选择性差等局限性,过渡金属硫化物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可调节的电子特性可用于提升GOR的性能。本工作设计控制合成了基于铜基和镍基的硫化物用于高效GOR中。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采用原位硫化的方法在黄铜网(BM)基底上合成了CuS纳米片结构,然后通过歧化反应将铜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CuS纳米片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手段表明铜纳米颗粒在CuS上的均匀分散增加了活性位点的密度。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结果表明,铜纳米颗粒与CuS的界面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促进了电子传输,且铜电子云密度的降低更有利于吸附GLY分子,提升了GLY氧化的反应动力学。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Cu-CuS/BM对GOR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及稳定性:在1.37 V vs.RHE可达到10 m A·cm-2的电流密度,实现了对甲酸盐的高选择性(86.0%)和法拉第效率(90.4%),且在20次连续的循环电解中平均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分别可达到82.6%和89.5%。(2)采用水热法将泡沫镍(NF)基底原位硫化,制备了Ni3S2/NF材料,作为GOR的电催化剂。通过SEM、X射线衍射(XRD)及TEM对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原位硫化制备的Ni3S2/NF导致表面粗糙度增加,增大了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提升了GLY氧化的反应动力学。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Ni3S2/NF对GOR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在1.32 V vs.RHE可达到10 m A·cm-2的电流密度,在5 h内实现了GLY的高转化率(88.0%)及甲酸盐的高选择性(81.0%)和法拉第效率(79.1%),且在20个连续的循环电解中的平均GLY转化率可达到84.0%,甲酸盐的选择性和法拉第效率分别可达到77.1%和79.0%。
其他文献
单目图像深度估计是根据RGB图像估计每个像素点的深度值,即物体离摄像头的距离。它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已广泛的应用到自动分拣机器人、VR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单目图像深度估计方法中,存在特征提取、表达不够充分的问题,导致深度估计精度不高。本文围绕特征提取、表达展开研究,旨在提高深度估计精度,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基于多尺度特征提取和结构相似性的单
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因其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在药物化学中应用广泛,对于此类结构的合成、修饰和转化具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例如,对不饱和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七元环结构中亚胺双键的不对称还原以得到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但是过去的方法中多是使用一些毒性较强以及低原子经济性的有机试剂或者高压的氢气作为还原剂,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更多高效环保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铱催化剂实现2
胺基酮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其因作为抗抑郁类药物以及麻醉类药物而受到广泛关注。胺基酮类化合物由于其结构与胺基醇类似,因此也可作为胆碱及神经碱的类似物参与反应。此外,胺基酮类化合物还可以作为吡咯、嘧啶等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关键合成中间体。同时还可以作为光引发剂参与光聚合反应。1,4-二氢吡啶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可作为药物参与治疗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近年
众所周知,酸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是必不可少的,酯化反应是合成许多精细化学品如香水、溶剂、药品、食品防腐剂、化妆品和生物燃料的常见和必要的反应。工业酯化过程中常用的酸催化剂主要是均相无机酸(如硫酸),催化活性高,成本低。然而,液体酸催化剂具有强腐蚀性,会带来催化剂难分离、对环境不友好等难题,不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主题。因此开发具有稳定性高、绿色环保的固体酸催化剂是当今催化领域的研究重点,用非均相酸催化剂
入湖河流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制约了河流与太湖水环境的改善。因目前对太湖岛上入湖河流沉积物氮、磷特征及其对水质的响应研究较少,笔者于2020年10月采集西山岛15个代表点位的沉积物样品并测定了其氮、磷含量,进行沉积物对不同初始浓度氨氮(NH4+-N)、磷酸盐(PO43--P)的吸附-解吸模拟实验;研究各点位沉积物对水质的响应,确定了需水质管控与沉积物疏浚的点位。结果表明,西山岛河流沉积物总氮、总磷平均
甲烷是最稳定的烃类化合物,以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等形式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同时甲烷是比CO2增温效应更强的温室气体,加之“甲醇经济”概念的提出,甲烷直接转化制甲醇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甲烷直接制甲醇过程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受到甲烷稳定性强且甲醇反应性高等因素限制。现阶段温和条件下甲烷直接制甲醇的催化反应体系设计思路是:选用合适的热、光或电化学催化剂活化甲烷分子中的C-H键,并提供具有温和氧化能
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监测、民用等方面,检测和报警氨气、硫化氢、硫醇等有毒气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是一类重要的固态传感器材料,但是,传统的单一金属氧化物存在着工作温度高、检测限高等缺点。近年来,研究者采用复合、掺杂、表面修饰、形貌调控等方式,增加金属氧化物的传感活性位点,加速其电子传输能力。研发高性能的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材料仍然是该领域关注的热点。基于类水滑石(LDHs)材料独特的层板元素
随着动力铅酸电池使用量的增加,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工艺备受关注。熔炼还原法得到金属铅因为高温还原消耗巨大能量而且污染物治理技术昂贵。熔炼还原法回收金属铅工艺,由于高温还原消耗巨大能量,同时污染物治理技术昂贵。因此,铅电解的湿法冶金技术一直处于回收技术发展的前沿,提供了高效和可持续的绿色铅回收工艺。酸性条件电解铅回收工艺中,氟硼酸(HBF4)和六氟硅酸(H2Fi S6)用于商业化的电解铅精炼过程,但是
气体参与的三相界面反应是能源转化技术的关键,如水分解、氯碱工业、锂离子/燃料电池和二氧化碳还原等。对于电极界面的产气过程来说,气泡的阻塞会降低电极的活性面积,破坏三相界面处的离子导,导致电化学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增加。目前,宏观尺度气泡的研究手段已相对成熟,而当这些气泡减小到纳米级时,其超小尺寸引起的高内压和高化学势等特性将使问题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电极界面纳米气泡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主
活性超分子嵌段共聚物(LSCP)是一类新兴材料,它能够结合不同的单体单元,从而获得超出单体的复杂功能。在过去的几年里,它们的潜力已经得到广泛的证明。然而,由于该研究正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仍然面临许多挑战:(1)如何利用简单的小分子单体实现活性超分子嵌段共聚。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基于复杂的合成以满足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匹配,其功能的相似性限制了其发展;(2)如何制备复杂的高级结构,以获得可控的类生命活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