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痰瘀互结型)静脉溶栓患者的观察研究,探讨通脑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以及复发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2019年9月30日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由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的资料完整且符合下述纳排标准的急性脑梗塞静脉rt-PA溶栓患者,入院后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共纳入120例。对照组予以溶栓+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通脑饮200ml bid,疗程2周,观察随访90d。其中,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记录并评估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24h、治疗14d、治疗90d后,评价患者的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总体疗效、复发率和死亡率。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通脑饮能否改善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远期预后以及安全性。结果:1.NIHSS评分:组内比较:将两组患者NIHSS评分治疗14d及治疗90d与溶栓后24h对比,观察组14d时NIHSS评分P<0.01,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4d时NIHS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基线、溶栓后、中药治疗14d的NIHSS评分进行组间对比,基线及溶栓后24h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治疗14d时两组NIHSS评分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均提示中药治疗改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90d随访,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但从两组基线、溶栓后24h、治疗14d、治疗90d折线图可看,观察组积分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2.mRS评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mRS评分治疗后14d及治疗90d与溶栓后24h对比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两组治疗对于疾病预后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两组基线及溶栓后24hmR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14d及治疗90d mRS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0-2分患者占(73.33%),对照组0-2分患者占(48.33%),观察组功能良好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将纳入的所有患者分为良好预后功能组(0-2分)及不良功能预后组(3-6分),分析影响该样本中良好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经统计学处理,使用中药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良好预后功能与中药使用明显相关。3.Barthel指数:组内比较: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14d时Barthel指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0d时Barthel指数组间对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中药对90d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作用更明显。4.总体疗效: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经统计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5.终点事件:终点事件的发生包括颅内出血、再发(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死亡(血管源性死亡、全因死亡)等,两组终点时间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中药使用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通脑饮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对照组;2.通脑饮改善溶栓患者90d预后及生活自理能力有更明显的优势;3.两组在药物在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中药使用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