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控制提早排卵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关键性技术。临床报道发现,在控制性排卵中添加孕激素能有效的控制提早排卵、阻断自发性促黄体生成素(LH)峰。与传统超促排卵方案不同,高孕激素的控制LH峰作用靶点在下丘脑水平,避免了传统方案中对垂体的抑制,更接近生理状态,且在促排卵中安全有效。这一新的利用孕激素控制LH峰作用,为超促排卵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探明孕激素在促排卵中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临床和科学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我们首先建立高孕激素促排卵模型。方法为在大鼠动情周期的动情后期,腹腔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150IU/kg,i.p)促排卵,同时开始连续2天注射孕激素,维持促排卵中的高孕激素背景,并证实建模有效。其次,本研究基于此模型,对于高孕激素条件下促排卵动物的胚胎学结果,激素内分泌指标以及GnRH/LH峰和脉冲式分泌进行观察,并探讨孕激素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主要是下丘脑,抑制LH峰及调控生殖活动的作用机理。结果:(1)在动物动情后期,进行高孕激素促排卵,观察到高孕激素在促排卵模型有效抑制了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2)基于高孕激素背景下的啮齿类促排卵方案模型,本研究发现小鼠模型的高孕激素背景并没有显著影响促排卵的卵泡发育和胚胎结局;(3)本研究在动情周期观察发现,高孕激素背景下促排卵大鼠的动情周期,主要是动情后期,时间延长,提示孕激素可能对于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具有抑制作用,推迟LH峰出现;(4)在下丘脑水平,本研究首次发现孕激素拮抗剂在RU486下丘脑AVPV位点挽救孕激素抑制的LH峰,而在ARC核团并未出现此现象;(5)孕激素拮抗剂在RU486注射于下丘脑ARC位点,而非AVPV位点,可显著增加孕激素暴露下LH脉冲的频率。结论:孕激素在由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诱导的促排卵周期,可有效抑制啮齿类模型中血清LH峰的出现;且在小鼠模型的高孕激素背景对于促排卵的卵泡发育和胚胎结局没有显著影响;孕激素在促排卵中可能主要通过结合于下丘脑AVPV和ARC位点的受体,通过中间神经元(KNDy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参与对GnRH和LH脉冲分泌及峰值的抑制性调控,从而影响生殖周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