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为该类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电子病案系统查阅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于心内科住院的患者的病案信息,最终纳入首次住院行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36例,根据是否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和心功能正常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共存疾病、生化指标、心电图指标、心脏彩超指标、冠脉造影病变等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力衰竭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将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三组,对比不同射血分数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所有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1.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与心功能正常组对比结果显示(1)一般资料:房颤在心功能正常组和心力衰竭组分别占1.72%,10.83%,后者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资料:心力衰竭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cTnT、NT-proBNP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钾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RS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QRS在心功能正常组占24.14%,心力衰竭组占45%,后者比例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组患者的LVEDD及左房内径更大,左室射血分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冠脉造影结果:心功能正常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而心力衰竭组患者多支病变比例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心力衰竭组SYNTAX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行二元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房颤、血尿酸、血肌酐和NT-proBNP水平、LVEDD、左房内径、冠脉SYNTAX评分和fQRS是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LVEDD和左房内径是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QRS与NT-proBNP、LVEDD、左房内径及冠脉SYNTAX评分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2.不同射血分数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0例,其中HFpEF63例,HFmrEF42例,HFrEF15例。HFrEF患者年龄高于HFmrEF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pEF患者的NT-proBNP低于HFmrEF和HFrEF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FpEF患者的cTnT和血尿酸低于HFrEF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QRS在HFpEF、HFmrEF、HFrEF 组阳性率分别为 19.05%、78.57%、60%,HFpEF 患者 fQRS 阳性率明显低于HFmrEF和HFr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HFpEF和HFmrEF患者相比,HFrEF患者的左心房内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左室舒张期内径逐渐增大,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LVEDD、左房内径可能是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2.fQRS对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及心脏重构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不同射血分数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需从多个方面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