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kine通过Notch2/Caveolin-1/ACE信号途径诱导人肺动脉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是ICU中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尽管其治疗手段不断提高,但中、重度ARDS病人的病死率仍然高达40%。肺纤维化是ARDS的严重后果,其严重的影响ARDS患者的预后和幸存后的生活质量。肺纤维化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纤维性病灶的形成,其主要组成细胞是活化的肌成纤维细胞,它是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最主要细胞。目前的研究表明,内皮间质转分化(EndoMT)作为肌成纤维细胞的一种重要来源,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期因子(midkine, MK)作为一种分泌型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参与细胞的多种生理活动,包括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分化等,在正常成人中弱表达,在机体损伤、修复等多种病理情况下,表达增强。我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表明:MK通过NOX1-MK-Notch2-ACE信号途径参与机械牵张诱导的人肺上皮细胞(BEAS-2B)发生上皮间质转分化(EMT)的过程,沉默MK及其受体Notch2的表达,都能够部分逆转由机械牵张引起BEAS-2B发生的EMT。同时,我们发现MK在ARDS病人血浆中的浓度远远高于健康志愿者。然而,MK对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发生EndoMT的作用尚未明确,因此,研究MK在HPAEC发生EndoMT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尤为重要,可为ARDS相关肺纤维化的治疗找到潜在而且重要的治疗靶点。
  目的
  本研究通过探讨MK在HPAEC发生EndoMT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RDS相关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ARDS相关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
  (1)在体外给予HPAEC不同浓度rh-MK(100ng/ml、200ng/ml),不同刺激时间(24h、48h),探索rh-MK对HPAEC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h-MK刺激HPAEC后,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间质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及Notch2的表达情况;
  (2)选择最佳浓度rh-MK刺激HPAEC24h、48h,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间质细胞标志蛋白:神经钙粘蛋白(N-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小窝蛋白-1(Caveolin-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表达水平;
  (3)应用Dharmacon转染试剂将Caveolin-1siRNA转染至HPAEC细胞24h后给予rh-MK刺激48h后,收集细胞,运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VE-cadherin,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α-SMA及Notch2、Caveolin-1、ACE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200ng/mlrh-MK刺激HPEAC48h,可以诱导HPAEC发生EndoMT,表现为:内皮标志物CD31、VE-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α-SMA以及Notch2、ACE表达上调;
  (2)100ng/mlrh-MK刺激HPEAC24h,引起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200ng/mlrh-MK刺激HPEAC24h,引起Vimentin、α-SMA、Notch2蛋白表达上调;而Caveolin-1表达在200ng/mlrh-MK刺激HPEAC24h、48h无明显变化;
  (3)Caveolin-1siRNA能够有效地减少Caveolin-1蛋白的表达;
  (4)沉默Caveolin-1,可逆转rh-MK刺激HPAEC诱导的EndoMT,及引起ACE的表达下调,而Notch2表达不变。
  结论
  MK可以通过Notch2-Caveolin-1-ACE信号通路诱导HPAEC发生EndoMT,其中,Caveolin-1作为一个关键蛋白参与到MK诱导的EndoMT的过程中,阻断Caveolin-1可以逆转内皮间质转分化的发生,可作为ARDS肺纤维化新的治疗靶点。
其他文献
背景  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 ,NSCs)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precursor cells,NPCs),并能分化为具有功能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是重要的多能干细胞,NSCs使得再生医学拥有巨大的潜能,NSCs可以直接或间接替代已坏死的神经元,这种替代疗法是基于受损的神经元被新生
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是死亡率居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放化疗不敏感且极易复发转移,临床首选手术治疗,但术后5年生存率极低,预后差。研究表明大部分肝癌为典型的炎性相关性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从炎症微环境到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转变,免疫微环境中的各类因子在肿瘤的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寻找免疫微环境中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遴选特异性治疗靶标是当前关注的热点。  CHD1L基因位于染色体
学位
目的  筛选孕20周前子痫前期患者单个核细胞的环状(circular RNA )标志物;探索has-circPAPP-A系统在正常孕妇胎盘组织、子痫前期患者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建立基于has-circPAPP-A系统的子痫前期预警模型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人口学、病历资料和外周血,所有纳
学位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HSCR),又称肠无神经细胞症,是典型的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导致的多基因遗传性疾病,是引起小儿肠梗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平均发生率为1/5000,其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偏好,男女发病率之比为4:1。先天性巨结肠主要由于肠管肌层及粘膜下肌层神经节细胞缺失、肠管不规则蠕动和强直收缩,引起近端肠管代偿性扩张,最终导致功能性肠梗阻、便秘和小肠结肠炎等
目的  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引起小儿肝脏纤维化的常见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发病机制仍未明了,缺乏有效的诊疗方式,亟需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但现有动物模型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只能模拟BA急性炎症反应,而缺乏慢性纤维化的病理过程,这对BA肝纤维化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有限。前期在对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学位
目的  1.分析产前诊断中伴或不伴其他结构畸形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胎儿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2.对于G显带核型分析提示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样本,采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进行检查,以确定G显带核型分析所发现的异常片段的来源、大小和性质,进一步探究VSD的基因组
1.目的  (1)了解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护理新模式临床实践现状。  (2)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的真实体验。  (3)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  2.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静脉溶栓干预护理新模式临床实践现状。  2.1.1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深圳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耐药细胞系Bel-7402/CBP和HepG-2/CBP;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探讨青蒿素对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利用卡铂大剂量冲击法建立肝癌多药耐药细胞系,光镜下拍照记录其形态学改变;CCK-8法检测其对卡铂、顺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及阿霉素的耐药性,并检测青蒿素对肝癌耐药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ewell实验验证青蒿素对耐药细胞系迁移的影
学位
目的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儿童HCMV感染相关基因的表达。  方法  1.收集HCMV感染及正常儿童外周血,提取外周血总RNA;  2.逆转录合成cDNA;  3.cRNA合成、扩增及纯化;  4.cRNA荧光标记号后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芯片结果扫描;  5.芯片结果分析,对比HCMV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与儿童HCMV感染相关的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功能注释和生
第一章微滴式数字PCR技术筛选用于唐氏综合征无创产前筛查的差异甲基化基因  目的  本研究将基于母胎差异甲基化基因方法,筛选用于唐氏综合征无创产前筛查的胎儿标记物。通过高灵敏的微滴式数字PCR平台进行少量临床样本的验证,初步探究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收集5例正常胎盘样本、5例唐氏综合征胎儿胎盘样本、5例正常非孕妇外周血样本,采用亚硫酸氢盐方法处理以上标本DNA。设计相应的引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