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遥感卫星设计系统”中卫星零部件间的自动拼接这一工程问题,需要实现一种自动拼接方法,并尽可能减少人工对拼接过程的干预。现有的技术中,有两种典型的应用:虚拟装配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遥感卫星设计系统”中卫星零部件间的自动拼接这一工程问题,需要实现一种自动拼接方法,并尽可能减少人工对拼接过程的干预。现有的技术中,有两种典型的应用:虚拟装配技术中的自动拼接;文物碎片的自动拼接。但是对于本文的应用场景并不适用。因此,结合文物碎片拼接的流程和三维模型检索的思想,本文研究了三维模型的特征提取和匹配方法,以求找到一种适用于卫星零部件的自动拼接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这些工作: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实现自动拼接的方案。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分割,分别对每个部分曲面进行特征的提取和匹配,确定模型之间的拼接接口,并根据拼接接口实现三维模型的自动拼接;其次,提出了基于低阶曲面混合特征的三维模型局部特征匹配方法。对分割后三维模型的部分曲面进行特征提取,以找到模型间相似性较高的部分曲面;最后,提出了基于曲面集合的三维局部特征匹配方法。对曲面进行组合,并根据曲面间的位置关系以及曲面集之间的相似度,从多种曲面集的组合中确定模型间的拼接接口,并根据接口间的关系对模型实现了自动拼接。在“遥感卫星设计系统”中的火箭模型上,对本文提出的算法和原始算法进行了特征提取测试,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低阶曲面混合特征的三维模型局部特征提取方法具有更高的匹配准确率。而基于曲面集合的三维局部特征匹配方法也可以准确地确定模型之间的拼接接口,完成模型间的自动拼接。
其他文献
为了更好地了解几何非线性因素对斜拉桥施工过程受力及稳定性的影响,以盐坪坝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依托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平台,以斜拉桥几何非线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三种几何非线性效应对斜拉桥内力和位移的影响规律。利用“将最终阶段构件内力转换为Post C.S阶段的初始荷载”功能及位移控制法对斜拉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本文做的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斜拉桥的发展概况、斜拉桥施工阶段的
近些年,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天山地区发育相当规模的二叠纪-三叠纪岩浆岩,其中又以花岗质岩石分布最为广泛。狼井地区位于东天山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该地区出露了大量花岗质岩石,可以为东天山二叠纪-三叠纪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过程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信息。本文以狼井地区的狼井岩体与红柳沟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组成综合研究,获得主要认识如下:
曲尾藓科(Dicranaceae)隶属于藓类植物门(Bryophyta)、藓纲(Musci)、真藓亚纲(Bryidae)、曲尾藓目(Dicranales)、它是曲尾藓亚目(Dicraninnales)里的一个较大的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本次研究通过对1987~2019年间采自新疆各地区的1300余份曲尾藓科植物标本进行分类学、分支系统学以及区系研究,为新疆苔藓植物乃至新疆植物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及
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学术能力的培养毫无疑问是研究生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的核心。而在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研究生出国访学项目是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在出国访学的规模持续扩大的新形势下,探讨出国访学与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关系,以及其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影响机制和效应的意义重大。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出国访学与研究生学术能力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基于1068份电子问卷调查的一手
杏仁粕是杏仁油加工的副产物,含有大量蛋白质。提取其中的蛋白,通过酶解生产杏仁多肽,是杏仁深加工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课题组前期研究,探索了实验室小试的工艺条件。本设计
湖北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大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就是在湖北。鄂西泛指湖北西部地区,包含宜昌、荆州、神农架等八个地区。这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生态良好、文化多样,它们展现了湖北的文化特色以及精神面貌。然而鄂西旅游在对外宣传方面略显薄弱,有关鄂西旅游的英译介绍资料更是寥寥无几。本文以《鄂西旅游文化》中鄂西文化遗产部分的文本为翻译实践材料,涵盖了对荆州古城墙、三游洞摩崖、武当山
软件测试贯穿于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保证和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软件测试面临一个挑战问题—测试Oracle问题,即测试人员难以构造待测程序的预期输出,因此无法判定待测
M型磁铅石型锶铁氧体(Sr Fe12O19,SrM)因其具有良好的矫顽力(Hc)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得到很高的应用普及。目前,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SrM铁氧体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磁性能研究。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SrM铁氧体、CoFe2O4铁氧体和纳米碳球,采用碳球辅助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状的SrM铁氧体,同时利用CoFe2O4铁氧体磁性液体制备了SrM/CoFe2O4复合物,并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等进
面临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困扰,人类迫切需要研发新型绿色能源。铝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无污染、成本低廉等特点,作为储能电源具有很大的商业潜在价值。但铝阳极材料在放电过程中较低的电化学活性和较差的耐蚀性是制约铝空气电池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本论文研究了铝阳极材料纯度,微量元素(Mg、Zn、Mn、Ga和Sn)添加以及废易拉罐改性制备铝阳极材料对腐蚀、电化学和放电行为的影响,旨在解决铝阳极
传统的成像技术基于香农-奈奎斯特采样定理,该定理认为,采样频率至少为信号频率的两倍,才能恢复数据,但是,这种采样方式采集的数据极其庞大,对光学系统和探测器的要求极高,并且现有的数据处理器无法满足其需求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压缩感知理论被提了出来,基于压缩感知的成像技术仅仅需要采集少量的数据,通过某种重构算法就能恢复大量数据。但随着成像领域对光谱分辨率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这对成像系统硬件提出了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