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视野下的平等就业权保护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的平等权和就业权的有机结合,是所有公民在择业和就业的过程中,获得平等对待的权利。作为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权具有宪法属性,作为现代法治社会的产物,平等就业权是公民一项重要的社会权利。就业乃是关涉一国国计民生的大业,如何在制度上杜绝就业歧视,不仅关涉到宪法权利能否得到充分保障,更是关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大事。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歧视,进一步对平等就业权保护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我国虽通过一系列的立法,初步建立了保护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体系,也从行政、救济等方面确立了对平等就业权的保护,但是基于思想、政治和经济等因素使得当前的平等就业权保护存在制度设计不完善、立法体系不完善、行政保护不到位、救济手段和渠道不畅等问题,这也就导致就业歧视现象依然存在,平等就业权无法获得有效的保护。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研究欧盟、美国等对于平等就业权保护的立法实践,在阐释我国平等就业权保护的历史演进后,提炼当前我国对平等就业权保护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立法实践。综合上述分析,应当从立法、行政保障和救济三个方面来实现平等就业权保护,其中立法方面应当制定反歧视基本法、去除反歧视立法的不可操作性;行政保障机制方面应当完善平等就业的劳动监察机制、加大在平等就业方面的奖惩力度、强化政府在保障平等就业工作中的示范教育作用;在救济方面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建立反歧视专门机构。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解读本文选题的来源,在文献综述中展示国内外对平等就业权及其保护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阐释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平等就业权的理论构成。作为本篇文章的理论部分,对本文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界定,如平等权、就业权等;分析平等就业权生成的思想渊源及理论基础,前者包括人权思想及社会福利思想,后者包括人权保障学及平等理论;提出本文的核心,即平等就业权的宪法属性。第三部分,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实践。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域外的立法实践,二是我国关于平等就业权保护的立法实践。域外的立法实践主要介绍了欧盟和美国的具体情况,然后在展现我国平等就业权保护的历史演进之后,分析了当前我国对于平等就业权保护的实体法及程序法立法实践。第四部分,我国平等就业权的保护现状分析。对当前我国平等就业权保护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立法上、行政保护上以及救济上等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之上,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阐释,包括思想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经济政策因素三个方面,为下文提出完善建议做铺垫。第五部分,完善平等就业权保护的建议。对第四部分立法上、行政保护上以及救济上,一一提出对应的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自200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波澜起伏,尤其2008年以后,高企的房价始终吸引着各方的眼球,由于房屋同时具有商品属性与公共产品属性,房地产行业上至宏观经济,下及市井人家,它
目前,“慕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翻转课堂”与慕课的有机结合,正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度创建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革命,也正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
期刊
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乏合理、完善的制度规范,并且存在很多问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问题尤为突出。首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但是我国长期执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对这些特殊性引起足够重视,中央与地方划分事权和财权的范围又极不合理,“事责下移,财权上移,事权范围界定不清”导致西部民族地区财政长期贫困。其次中央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和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
学好物理,首要的是对物理感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
期刊
19世纪末,完成统一大业的德意志帝国加入到了列强在中国的一系列争夺和角逐中。德国以1897年11月发生的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并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