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的功能文体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先生,作为最为知名的当代小说家,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和诗人之一,创作和翻译了许多的优秀作品。《京华烟云》这部被世人称为“现代英语版的红楼梦”使林语堂先生四次被提名诺贝尔奖,代表了他创作的高峰。本文将系统功能语法与文体学结合起来分析了小说《京华烟云》。   本文首先介绍了功能文体学的理论框架三大纯功能理论,接着说明了本文的行文结构,然后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了若干从小说中摘取的段落。本文的主体部分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句子层面上运用功能文体理论分析了小说的及物性系统,语气和主位结构,笔迹学和词组的前景化也在此部分有所倚重。第二部分从语段层面上进行分析,在此部分衔接系统和语境将一一展开。   通过分析,得出以下发现:首先从及物系统来看,物质过程的分析反应出林语堂先生在叙述体中喜欢使用词组并列结构。语气的分析使我们得出结论作者在对话体中运用了大量的短而简洁的句子。再次通过语境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做法,例如运用大量汉语拼音来替代对等翻译的现象,是与文章的历史背景和主题及情节设计密切相关的。总而言之,本文探索了语言的特征,相关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个性特征,进一步证实了功能文体学对文体的分析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也有利于文学的教学与学习。
其他文献
日常交流中称谓语被广泛使用,许多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称谓语进行了研究。本篇论文通过选取语境理论,《红楼梦》中对两个主人公黛玉和宝玉的称谓为语料,来研究语境对宝黛称
在本文中作者从萨特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出发分析了《勿失良辰》中的主人公威尔姆。文中论证了这位四十多岁的犹太人威尔姆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物欲横流的喧嚣世界,人际关系的
作为一项基本的语言习得途经和重要的语言技能,听力理解曾被一些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研究。其中听力焦虑和听力策略培训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
否定在儿童语言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此前关于儿童否定获得的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否定概念在儿童语言中出现的顺序和否定词在儿童否定句中所处的句法位置。虽
英籍印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是后殖民文学领域中的先锋,同时被称为“后殖民文学教父”。《午夜的孩子》是拉什迪最具有文学价值的一部作品,因此对这样一位杰出作家的后殖民代
所谓“篇章”,就是为了进行交流而产生的拥有一定文脉的句子的集合。也被称作谈话(Discourse)或者文章(Text)。篇章还可以分为口头表达篇章和文字篇章。“篇章”在功能、构造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