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受到众多临床医家的关注。由于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西医又缺乏特效药,而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养生秉承着“治未病”思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综合辨证施养为原则,采取多种养生措施,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有深刻的指导意义。目的: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养生相关古代文献进行全面调查,对其养生规律进行总结提炼,以期为此病的中医养生提供借鉴及文献依据。方法:步骤如下:(1)明确研究目的;(2)确定研究总体:全面收集与IBS-D养生相关之古代文献;(3)筛选与抽样;(4)确定分析单元;(5)构建类目系统与量化体系,设计IBS-D内容分析表;(6)评判记录、信度分析;(7)数据分析: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8)分析与推论:构建、总结IBS-D的古代中医养生规律。结果:1.文献基本信息:文献主要来源于综合医书大全(22频次,以下单位均为频次);实践型文献为多(42),其次为理论与实践结合型(29);文献大多出自明清时期(56),其次为宋金元时期(20)。2.文献内容信息:(1)病因:以邪气因素出现频次最多(13),其次为禀赋不足(9)、饮食因素(9)、情志因素(2)。(2)具体证型分类主要有脾胃虚弱(8)、肝郁脾虚(7)、脾胃虚寒(5)、脾虚湿困(4)、肝气乘脾(3)、脾肾阳虚(3)、脾阳虚(3)等。(3)常用方剂主要有四神丸(4)、理中汤类(4)、平胃散类(4)、六君子类(3)、痛泻要方(2)、升阳除湿汤(2)等。(4)养生方式:方药养生(39)、饮食养生(19)、针推养生(16)、起居养生(5)、精神养生(3)、运动养生(1)等。结论:IBS-D中医养生规律初步认识:①精神养生方面应该主动效仿和顺应天地自然四季气候的变化,使精神情志适应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调摄不良情志。②起居养生方面应根据气候变化调整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度锻炼并保证充足的睡眠。③饮食养生方面应注意饮食有节;不宜食用生冷之物,不宜食用性味寒凉的食物,不宜食用滑肠的食物;宜食用一些能健脾祛湿的食物;注意饮食应寒温适宜。④运动养生方面应适度运动,练习传统健身术和功法,使机体充满活力。⑤药物养生方面,可挑选一些健脾补肾、温补脾肾、祛湿的中药或方剂进行调理。⑥针灸养生方面可从脾、肾、肝、大肠四条经脉进行选穴,常用的养生保健穴位有:关元、阴陵泉、三阴交、然谷、复溜、巨虚、上廉、中髎、下廉、上脘、足三里、腹结、大陵、百劳、大敦、十宣等。⑦房事养生的重要原则是不要过耗精气,主要注意讲究卫生、节欲有度、自重节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