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受体激酶FERONIA调控植物耐缺铁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 要】
: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微量元素。在通气性良好的中碱性或石灰性土壤中常因铁有效性较低而阻碍植物生长发育,严重时导致作物减产。因此,阐明植物耐缺铁的分子生理机制对于通过基因手段及遗传育种改良作物铁营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类受体激酶FERONIA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产量控制等方面发挥多重功能,但是关于该类受体激酶在植物铁营养中的调控功能尚不清楚,为此,本文以拟南芥野生型和类受体激酶突变体为
【机 构】
:
浙江大学
【出 处】
:
浙江大学
【发表日期】
:
2021年09期
【基金项目】
:
其他文献
土壤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蓬勃发展,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铅因其在土壤中易发生迁移转化、很难被降解的特点,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生物炭因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技术具备环境风险较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富集效果的制约。本研究以农田废弃物秸秆制备生物炭,耦合东北地
学位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土地过度开垦、化肥大量使用、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土壤理化性状下降,产量降低,急需新型缓释肥料投入、改善土壤结构、植物合理利用吸收肥料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室内矿化培养实验从沸石、麦饭石、粉煤灰三种材料中筛选出沸石材料作为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采用室内淋溶实验研究肥料的缓释性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沸石材料对化肥包膜施入
学位
倒伏是制约水稻高产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养分综合管理和化控措施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五优稻4号”为试验材料,共设6个处理(FFP:习惯施肥;INM:综合管理;INM+L1:综合管理+11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1:综合管理+11叶期高浓度化控剂;INM+L2:综合管理+12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2:综合管理+12叶期高浓度化控剂),测定茎秆形态特征、力学性状、显微
学位
为了提高黑龙江地区畜禽粪污资源再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本试验应用牛粪污,进行田间大区试验,试验共设置:M0N0P0:不施肥、M0NP:常规施肥(化肥)、M1N0P0:牛粪污67.5t·hm-2、M1N1P1:氮、磷减量40%配施牛粪污67.5t·hm-2、M1N2P2:氮、磷减量20%配施牛粪污67.5t·hm-2、M2N0P0:牛粪污135t·hm-2、M2N1P1:氮、磷减量
学位
黑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但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耕作、掠夺式的开发以及气候等因素使黑土严重退化,导致黑土有机质的含量急剧降低,黑土层变薄,理化性质恶化,作物产量严重下降。因此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如何恢复退化黑土的肥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通过添加两种有机物料:有机肥和生物炭,研究其对退化黑土基础理化性质、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和大豆幼苗
学位
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是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本研究通过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追施硅肥对水稻茎蘖动态、茎杆微观结构和纤维质含量、产量及产量结构、氮素利用率、抗病性等的影响,为水稻减氮减药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水稻盆栽试验表明,施硅可以促进水稻分蘖,增大分蘖数,促进分蘖生长。水稻茎杆微观结构中,硅处理水稻茎表皮的机械组织、基本组织和维管束更为发达。在水稻茎杆纤维质含量方面
学位
大气CO_2浓度升高是影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主要因子之一。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氮库,大气CO_2浓度的增加会通过改变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来影响土壤氮素循环过程。目前,由于试验条件、管理措施、环境因子和植物种类等因素不同,有关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氮素循环影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另一方面,关于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及功能微生物影响的meta分析鲜有报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