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和化控剂对水稻抗倒伏性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伏是制约水稻高产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养分综合管理和化控措施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五优稻4号”为试验材料,共设6个处理(FFP:习惯施肥;INM:综合管理;INM+L1:综合管理+11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1:综合管理+11叶期高浓度化控剂;INM+L2:综合管理+12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2:综合管理+12叶期高浓度化控剂),测定茎秆形态特征、力学性状、显微结构、养分含量以及产量和品质,以期为该品种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INM和化控剂处理能够优化节间配置,降低株高,增加I2节间外径(除INM+H1处理外)、壁厚和横截实面积。与FFP处理相比,INM和化控剂处理的I2节间外径、壁厚、横截实面积分别增加了4.3%~10.0%(除INM+H1处理外)、5.1%~15.3%和6.3%~21.7%。相比于INM处理,化控剂处理缩短了各个节间长度,其中基部一二节间长降低了11.8%~26.9%;株高显著降低了6.0%~13.0%。除INM+H1外,还增加了水稻茎秆外径、壁厚和横截实面积。
  (2)INM和化控剂处理能够增加茎秆抗折力、充实度,降低倒伏指数。与FFP处理相比,INM和化控剂处理水稻茎秆抗折力增加了14.0%~51.8%,I1和I2节间充实度分别增加了41.2%~115.0%和14.0%~106.7%,倒伏指数降低了9.4%~51.0%。相比于INM处理,12叶期喷施化控剂茎秆抗折力、充实度增幅更大,倒伏指数降低更显著。
  (3)INM和化控剂处理能够增加水稻茎秆第二节间的表皮和基本组织细胞层数、厚度。与FFP处理相比,INM和化控剂处理水稻茎秆第二节间的表皮与基本组织厚度增加了11.9%~16.8%。INM处理能够使水稻茎秆第二节间维管束变大,相邻维管束间距缩短,髓腔减小。相比于INM处理,12叶期喷施化控剂能够增加水稻茎秆第二节间表皮与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减少维管束宽度与相邻维管束间距之比。
  (4)INM和化控剂处理增加了抽穗期后茎秆氮素(除抽穗期INM+H1处理外)和钾素的含量。与FFP处理相比,INM和化控剂处理能促进水稻茎秆抽穗期以后对氮素(除11叶期化控剂处理)、钾素的吸收;相比于INM处理,化控剂处理茎秆含氮量、含钾量无显著差异。水稻茎秆中的含氮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表现为逐渐降低,含钾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
  (5)INM和化控剂处理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化控剂处理能够增加稻米精米率。与FFP处理相比,INM和化控剂处理产量增加了2.1%~13.0%,INM处理增加了单位面积颖花数、千粒重、结实率和收获指数。INM处理对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无显著影响。相比于INM处理,12叶期喷施化控剂可以达到稳产的目的,化控剂处理的精米率增加了4.9%~6.7%,对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无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综合管理能够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在综合管理的基础上,12叶期喷施化控剂能进一步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精米率,保持水稻产量。
其他文献
外观品质是蔬菜重要的商品性状。番茄作为典型的果菜类蔬菜,具有丰富的果实形状类型,是研究浆果发育调控的模式植物。番茄果实由单个子房发育膨大而成,人工选择和驯化使其以圆球形为基础沿不同轴向突起或凹陷,形成不同的果实形状。研究表明番茄不同的果形由单个或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目前已经克隆了多个调控果实纵向和横向细胞生长的基因,例如SUN、OVATE、LC、FAS等。果实纵向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形态直接或间接取决于
学位
2n配子在柑橘中普遍存在,是柑橘多倍体产生的重要途径。2n配子有多种形成机制,其遗传效应有明显差异,在柑橘多倍体育种中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着丝粒定位有助于开发近着丝粒分子标记用于分析2n配子遗传结构,有效指导2n配子参与的多倍体育种策略,提高育种效率。受限于柑橘2n配子发生频率低、大规模2n配子有性群体创制难和着丝粒重复序列变异快等问题,柑橘着丝粒定位和序列特征研究进展缓慢。课题组前期以‘Nado
学位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垃圾和废弃物,堆肥技术是我们实现对农业垃圾和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综合处理的重要手段,膜式堆肥技术较其他传统的堆肥技术更加明显具有优点,可以减少臭气对于空气的影响,并且可以增大堆体内的孔隙便于氧气与物料均匀地接触。本文以鸡粪为主料,农林复合体下三种有机废弃物原料为辅料,借助膜式堆肥技术,以鸡粪+菌渣(1号)、鸡粪+菌渣+枯树枝(2号)、鸡粪+菌渣+枯枝落叶+板栗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是由有机物质如厌氧消化池和填埋场中的废物或污泥的生物降解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沼气中富含CO2,而CO2是一种难分解的气体,如果浓度过高,会降低沼气的热值,并限制其实际应用。因此,分离沼气中的CO2十分重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有机胺浸渍大孔树脂制备树脂基固态胺这一技术来进行沼气提纯以去除沼气中的CO2。N2吸
学位
水稻的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大量元素之一就是硅(Si)。水稻是易富集镉的作物,土壤中的镉离子容易被水稻通过根系吸收并向上转运,最后使水稻籽粒中富集大量的镉,从而影响稻米安全生产。本试验选用松粳16和东农427两品种水稻,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三个镉浓度梯度。镉胁迫7天后喷施Si-50G、Si-60G、Si-TG三种不同类型的硅制剂。比较并分析不同硅制剂对重金属镉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
学位
黑龙江省炸条型马铃薯生产上存在块茎干物质积累不足,炸条颜色不稳定等问题。调查显示前期化肥用量高是限制马铃薯产量及炸条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设置四个施肥处理(F250:闷耕前追施复合肥250ka/ha;F500:底肥施用复合肥500kg/ha;F750:底肥施用复合肥500kg/ha,闷耕追施250kg/ha;F1000:底肥施用复合肥750kg/ha,闷耕前追施25
学位
土壤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蓬勃发展,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铅因其在土壤中易发生迁移转化、很难被降解的特点,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生物炭因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技术具备环境风险较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富集效果的制约。本研究以农田废弃物秸秆制备生物炭,耦合东北地
学位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土地过度开垦、化肥大量使用、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土壤理化性状下降,产量降低,急需新型缓释肥料投入、改善土壤结构、植物合理利用吸收肥料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室内矿化培养实验从沸石、麦饭石、粉煤灰三种材料中筛选出沸石材料作为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采用室内淋溶实验研究肥料的缓释性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沸石材料对化肥包膜施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