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对退化黑土酶活性和有机碳组分及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土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高,但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耕作、掠夺式的开发以及气候等因素使黑土严重退化,导致黑土有机质的含量急剧降低,黑土层变薄,理化性质恶化,作物产量严重下降。因此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如何恢复退化黑土的肥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通过添加两种有机物料:有机肥和生物炭,研究其对退化黑土基础理化性质、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和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恢复退化黑土的肥力提供理论依据。
  本试验通过土壤培养试验和大豆盆栽试验,分别探讨添加与生物炭有机肥对退化黑土基础理化性质、土壤呼吸、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及其组分,以及添加生物炭与有机肥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中土壤培养试验、盆栽试验的试验设计均为2因素3水平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为9个处理,其中有机肥3个水平(M0:0 g·kg-1; M1:13.64 g·kg-1; M2:27.27 g·kg-1),生物炭3个水平(C0:0g·kg-1;C1:1.36g·kg-1; C2:2.73 g·kg-1),每个处理4个重复,编号为M0C0、M1C0、M2C0、M0C1、M1C1、M2C1、M0C2、M1C2、M2C2。研究结果如下:1.在120天培养结束后有机肥与生物炭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最大持水量、pH值有极显著的影响,对失水率影响不显著,有机肥与生物炭对土壤有机质有极显著的影响,二者交互作用对其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M2C2处理的黑土最大持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最高,最大持水量比M0C0处理高出10.41%,有机质比M0C0处理高出196.04%,M1C1处理的失水率最慢,M2C0、M0C1、M0C2处理的土壤pH值最接近于7。
  2.有机肥或生物炭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CO2速率、CO2积累量有极显著的影响。添加有机肥与生物炭后在培养第15天时CO2速率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至120天时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均接近于对照处理,在培养第15天时,M1C2处理的呼吸速率最高为359.41 mg·kg-1,比M0C0处理显著高于10.90倍。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CO2呼吸积累量在逐渐升高但增长速率在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在培养第120天的时候,各处理之间CO2呼吸积累量为M1C2处理的呼吸积累量最高为5106.22 mg·kg-1,显著高于M0C0处理234.85%。
  有机肥与生物炭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逐渐升高,且均在培养第80天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其中培养第80天时M2C1处理的蔗糖酶活性最高为0.3039 mg·g-1,显著高于M0C0处理8.07%。M0C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0.4322umol·g-1,高于M0C0处理10.14%。M1C0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为2.9548 mmol·g-1,高于M0C0处理9.74%。
  3.在培养120天的时间里有机肥、生物炭及其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腐殖酸、游离腐殖酸、水溶性有机碳、还原糖、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有机碳、腐殖酸、水溶性有机碳、还原糖含量培养至第60天时达到峰值,其中M2C0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为29.76 g·kg-1,显著高于M0C0处理86.35%。M2C1处理腐殖酸含量最高为3.7093 mg·g-1,显著高于M0C0处理125.59%。M1C1处理水溶性有机碳最高为2.0499 mg·g-1,比M0C0处理高18.82%。M2C2处理还原糖含量最高为170.8826 ug·g-1,比M0C0处理高92.03%。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培养至第30天达到峰值,其中M2C0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为1.9833 mg·g-1,显著高于M0C0处理116.94%。土壤微生物量碳、酚类化合物含量在培养至第80天时达到峰值,其中M2C1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90.5273 mg·kg-1,显著高于M0C0处理17.84%,M2C2处理的酚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为21.1123 ug·g-1,比M0C0处理高37.81%。土壤游离腐殖酸在培养第10天时M2C2处理最高为2.6425 mg·g-1,比M0C0处理高109.53%。
  4.有机肥或生物炭及二者交互作用均对植株干重、氮磷钾积累量、根干重、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其中有机肥与生物炭及二者交互作用对SPAD影响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根平均直径影响不显著。M2C1处理的植株干重、氮磷钾积累量、SPAD、根干重、根长、根尖数、根表面积、根体积最高,分别高于M0C0处理33.95%、63.21%、48.14%、50.66%、11.80%、106.51%、35.54%、49.05%、19.87%、61.34%。M1C2处理的根的平均直径最高,高于M0C0处理3.97%。
  综上所述,对所有测定项目及其变化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得知M2C1处理综合效果最好,为最优处理。因此,施用有机肥配合生物炭可以改善退化黑土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呼吸,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腐殖酸、水溶性有机碳等的含量,能够促进大豆幼苗生长。
  
其他文献
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业垃圾和废弃物,堆肥技术是我们实现对农业垃圾和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综合处理的重要手段,膜式堆肥技术较其他传统的堆肥技术更加明显具有优点,可以减少臭气对于空气的影响,并且可以增大堆体内的孔隙便于氧气与物料均匀地接触。本文以鸡粪为主料,农林复合体下三种有机废弃物原料为辅料,借助膜式堆肥技术,以鸡粪+菌渣(1号)、鸡粪+菌渣+枯树枝(2号)、鸡粪+菌渣+枯枝落叶+板栗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是由有机物质如厌氧消化池和填埋场中的废物或污泥的生物降解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传统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沼气中富含CO2,而CO2是一种难分解的气体,如果浓度过高,会降低沼气的热值,并限制其实际应用。因此,分离沼气中的CO2十分重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有机胺浸渍大孔树脂制备树脂基固态胺这一技术来进行沼气提纯以去除沼气中的CO2。N2吸
学位
水稻的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大量元素之一就是硅(Si)。水稻是易富集镉的作物,土壤中的镉离子容易被水稻通过根系吸收并向上转运,最后使水稻籽粒中富集大量的镉,从而影响稻米安全生产。本试验选用松粳16和东农427两品种水稻,通过水培试验,设置三个镉浓度梯度。镉胁迫7天后喷施Si-50G、Si-60G、Si-TG三种不同类型的硅制剂。比较并分析不同硅制剂对重金属镉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
学位
黑龙江省炸条型马铃薯生产上存在块茎干物质积累不足,炸条颜色不稳定等问题。调查显示前期化肥用量高是限制马铃薯产量及炸条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方法,设置四个施肥处理(F250:闷耕前追施复合肥250ka/ha;F500:底肥施用复合肥500kg/ha;F750:底肥施用复合肥500kg/ha,闷耕追施250kg/ha;F1000:底肥施用复合肥750kg/ha,闷耕前追施25
学位
土壤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是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蓬勃发展,废弃物的排放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铅因其在土壤中易发生迁移转化、很难被降解的特点,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生物炭因疏松多孔的结构特征,成为当今备受关注的土壤改良剂。植物修复技术具备环境风险较小,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富集效果的制约。本研究以农田废弃物秸秆制备生物炭,耦合东北地
学位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存在土地过度开垦、化肥大量使用、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使土壤理化性状下降,产量降低,急需新型缓释肥料投入、改善土壤结构、植物合理利用吸收肥料养分从而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室内矿化培养实验从沸石、麦饭石、粉煤灰三种材料中筛选出沸石材料作为包膜肥料的膜材料;采用室内淋溶实验研究肥料的缓释性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沸石材料对化肥包膜施入
学位
倒伏是制约水稻高产的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养分综合管理和化控措施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以“五优稻4号”为试验材料,共设6个处理(FFP:习惯施肥;INM:综合管理;INM+L1:综合管理+11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1:综合管理+11叶期高浓度化控剂;INM+L2:综合管理+12叶期低浓度化控剂;INM+H2:综合管理+12叶期高浓度化控剂),测定茎秆形态特征、力学性状、显微
学位
为了提高黑龙江地区畜禽粪污资源再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本试验应用牛粪污,进行田间大区试验,试验共设置:M0N0P0:不施肥、M0NP:常规施肥(化肥)、M1N0P0:牛粪污67.5t·hm-2、M1N1P1:氮、磷减量40%配施牛粪污67.5t·hm-2、M1N2P2:氮、磷减量20%配施牛粪污67.5t·hm-2、M2N0P0:牛粪污135t·hm-2、M2N1P1:氮、磷减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