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诗歌理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ncom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细读”理论原著,对20世纪上半期欧美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新批评”的诗歌理论及其与中国的学术交往史,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系统总结。主要观点如下:任何一种文学理论都不是完美的,作为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新批评派自有其缺点,但在诗歌研究领域,至今仍无超越“新批评”者。因此,本文不是对文学理论的一般性研究,而是以“新批评”最重要的贡献——诗歌理论为研究重点。考察了“新批评”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他们的诗歌价值论,提出新批评派是一种兼顾微观形式分析和传统人文关怀的诗歌理论。“新批评”是一场诗歌发展与理论主张紧密结合的运动,它与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完成了英美诗歌和诗论的现代转型,并为20世纪西方诗学奠定了理论基调。从西方文学批评的历史发展看,“新批评”继承了近代人文主义捍卫诗歌价值的文学观,是一种兼顾文学审美特性与人文关怀的诗歌理论。从实际的批评方法看,新批评关注诗歌表现人类经验的复杂形式,认为美产生于各种复杂的异质成分的共生共存,形成了关于文本分析的比较完备的理论形态,为如何“细读”和理解诗歌提供了的范例。创新之处在于:目前对“新批评”的研究主要以共时研究为主,本文则选择了历时研究的视角,即从英美诗歌和西方文学批评发展的角度,从其促成英美诗歌与诗论现代转型的过程中,考察“新批评”的发展、批评实践和理论研究。同时,针对“新批评”研究以宏观理论分析为主的情况,本文采取对对每一位“新批评”学者分别论述的微观分析方法,脚踏实地,尽可能全面地“细读”中英文文献,力争还“新批评”以本来面目,并对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和批评方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价。新批评派的大部分诗歌理论,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演绎,而是体现在他们的批评实践中,学者们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本文关注的是“新批评”如何在诗歌分析中建构其诗歌观念和批评方法,以及这些观念和方法如何自我塑造、如何进行自我区分和在建构中如何彼此塑造。在新批评派完成其历史使命后,对一些有争议的理论和术语进行梳理和辨析。同时,我们也关注由于“新批评”的加入,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其他观念和方法做出了哪些反应与调整,以及这些反应和调整对于20世纪西方诗学的意义。新批评派的很多理论来自于他们的批评实践。因此本文在分析新批评派的若干理论术语时,并未采取从概念到概念的方法,而是从他们对诗歌作品的具体分析入手,结合其理论术语产生的语境,对“新批评”理论中一些有争议的术语,如:多义,悖论、反讽、意象、隐喻和象征等,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绪论本章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结构安排上,本文并未采用“思想史”式的描述方法——即以思潮、流派、理论问题为纲的宏观研究,而是采用了以个体人物为脉络的微观研究。第一章“新批评”缘起:英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新批评”产生于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它之所以出现,不是出自对理论探讨的热爱,而是要为诗坛引进一种新类型新风格的诗歌。艾略特等人表面上是在重新审视玄学派诗歌的艺术成就、意图为当时的英语诗坛引进玄学派诗歌,最终目的却是要提倡一种充满意象和隐喻、富有“秩序”的现代主义诗歌。第二章T.S.艾略特:诗歌创作理论艾略特提出了一种与机械摹仿论和主观创造论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他在非个性化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客观对应物”理论,是一种将主体融入客体、通过隐喻来表现经验的客观化诗论,这是他对现代英语诗歌理论的重要贡献。第三章I.A.理查兹:包容诗和语境论理查兹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诗歌价值论为其他“新批评”理论家所诟病,但理查兹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想象时,提出的“包容诗”理论,以及语境理论,都对新批评派提供了不小的启示。第四章威廉·燕卜荪:诗歌语义分析燕卜荪以对诗歌的多义分析闻名,他还首次使用了“关键词”分析法,显示出细读法不止适用于短诗,也可以用于长篇诗剧分析。本章从燕卜荪的批评实践出发,重点分析了他多义理论的优缺点。第五章约·克·兰色姆:诗歌本体论兰色姆是新批评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为新批评派确立了诗歌“本体论”的理论根基,提出“结构—肌质”说。本章重点分析“结构—肌质说”的理论内涵。第六章艾伦·泰特:张力诗学泰特继承了兰色姆的诗歌“内涵”与“外延”研究,从艾略特那里,泰特接受了“统一感受力”的观点,并将其融入“张力”说。泰特还认同艾略特的文学传统观,关注诗歌价值判断,对文学批评之于人类健康心智的作用寄予厚望。第七章C.布鲁克斯:关于隐喻和反讽的诗学克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潘·沃伦是新批评派的中坚力量,他们以擅长分析诗歌著称。本章重点分析他们在《理解诗歌》中使用的诗歌分析方法,结合A.沃伦的观点,讨论了他们对于“意象、象征和隐喻”的分析,并对布鲁克斯提出的有争议的“反讽”和“悖论”进行了梳理和辨析。第八章R.P.沃伦和W.K.维姆萨特:有机整体论R.P.沃伦的非纯诗主张,和威廉·库·维姆萨特的“具体共相”说,以及布鲁克斯的部分理论,共同构成了新批评派的有机整体论。“意图谬见”和“感受谬见”对把当时泛滥的“非文学”式评论清出专业文学研究领域起了重要作用,他也是新批评派成员中最接近辩证法的学者。结语:阐明观点,为新批评派做出系统性总结。附录:新批评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从“新批评”在中国的接受过程,分析二者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方法,阐述中国学人对其理论的接受及应用,为国内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以军用直升机配装的涡轴发动机在空中交叉引气起动鉴定试验为目的,在基于交叉起动控制特点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空中交叉起动的试验方案,并进行了不同飞行高度下的试验
水电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的分类方案与档号编制,是工程文件归档整理、组卷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使档案分类更具有科学性、完整性,既方便项目文件的整理、组卷,同时又能更好地满
区域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是促进校长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关乎培训工作的质量。构建课程体系需要以学校和校长双发展为培训目标指向,以满足职前准备与职后发展为培训内容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TH)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MCI)中的意义,探讨激素分泌异常在MC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免方法测定老年52例MCI患者和5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
课程始终处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黄冈科技职业学院《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包括
本文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制、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失职渎职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本文第一章第一节,作者详细阐述了我国
为评价鸭源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的感染风险,作者选取了4株HA基因位于不同进化分支的病毒进行了SPF鸡的感染性试验。结果表明,这4株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不需要提前适应就可
第一部分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兔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评价兔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
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失去土地的城郊农民的生活状况日趋困难,内在矛盾增多,可能已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一些地方甚至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土地征用、安置失地农民关系而产
由于高中物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高中生身心发展的限制,学生经常出现高中物理难学的情况,其主要原因除了教材和学生的因素外,还有教师教授物理时教学方法的原因。物理学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