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al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关键时刻。而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公民素质教育课程,在此阶段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八个统一”,其中就包含“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启发性教育。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能有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尽管在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阶段的应用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着些许问题。因此,本研究将对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展开探讨。本研究除绪论以外共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启发式教学的相关概述。包括启发式教学的内涵、特点、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理论依据以及其现实必要性。第二部分以访谈高中思政课任课教师、给高中学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出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中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效,如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但与此同时,发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当前思政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存在认知偏差,启发内容设计不当,启发时重结论轻过程,存在学生“启而不发”的教学现象。从而结合当前的现实状况,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具体包括: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思政教师专业素养薄弱以及思政教师对学情分析不足。因此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第三部分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应用启发式教学的优化策略。首先在学校层面,要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学生营造乐问善思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在教师层面,教师应深化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提高启发式教学的技巧,并在教学活动中融合其他的教学方式;最后在学生层面,个体要积极主动培养问题意识,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及时进行反思总结。第四部分以人教版部编版必修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我国的社会保障》这一课时为例,以经过优化的启发式教学应用策略为行为指南,阐述启发式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因此对启发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的应用研究,有利于加深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运用技巧;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政课程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化为促进学生坚持理想的内在动力,实现其综合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作为承载产业和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国家级城市群在要素配置、科创引领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经济新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的核心地区,国家级城市群是推动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国家级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中作用愈发重要,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国家级城市群设立政策的实施不仅要关注其经济效应,
学位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高速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中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区别于传统经济形态对资本、劳动力等要素的依赖,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使得经济发展依赖数据而变得“无形”,这种演变无疑对传统的国际税收管辖权、国际税收竞争、税收公平等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现行税收实践的适用性降低。在此背景下,代表“向数字征税”这一新理念的税收实践——“数字税”应运而生。目前,各国为保证税收利益,相继展开数字税的单方
学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描绘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明确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平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
学位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特殊教育学校初中思政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残障学生的个人素质与提升思想品格的主要渠道,它承担着对残障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当前,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初中思政课育人效果的理论利器是思政课的亲和力。因此,在新时代教育
学位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主要围绕“致良知”展开。所谓“致良知”是要求人们秉持善良和正直的品德,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践行。在此过程中,王阳明也阐述了“知”与“行”的关系问题,认为“知”和“行”是事物发展过程的两个方面,知包含着行,行包含着知,二者并驾齐驱。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把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应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有利于实现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也有利于引导学
学位
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个人对于国家最深层次、最具持久性的情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和时代特征,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这使得爱国主义情怀的培育变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地位也日渐凸显,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文件不断推进在思政课教学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高中生是国家繁荣发展、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军,高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世界各国制定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二零二零年我国在《国家十四五科学和技术经济发展规划》中具体提到,科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正因如此,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希望更好的带动我国科技的发展。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把事权逐渐下放给各地方政府,赋予各地方政府一定的财政
学位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育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自主、合作、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理念呼唤新教法,新教法注入新活力。本文所研究的体验式教学法,旨在通过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增添活力,为提高教学实效性贡献力量。体验式教学法是学生通过情境,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老师的指引去感受、去体验,经过深刻的感悟获得新知识
学位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中国传统家文化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方面。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高质量的家庭生活和精神追求。与此同时,城乡家庭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领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中国传统家文化
学位
现今,初中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愈发严峻,自杀事件时有发生,暴力伤害他人事件频发,生命意识淡薄、生命认知欠缺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改善。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是从各儒家学者形成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提炼出关于生命的存在、发展与消亡等状态的哲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形成系统的体系,至今仍有深刻的育人意义。挖掘儒家学者关于生命教育的积极言论,并从“人与自我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实现生命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