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HMGB1在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组织和血中的变化规律及亚低温对急性肝衰竭大鼠HMGB1的影响。方法:1、将72只雌性SD大鼠按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n=24)、模型组(n=24)、亚低温组(n=24)。采用腹腔内注射D-GalN(400mg/kg)+LPS(100μg/kg)的方法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组及亚低温组均予D-GalN+LPS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衰竭,同时对照组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亚低温组在给药诱导急性肝衰竭后,参照kim[13]向大鼠全身喷洒酒精+定向风力的方法进行亚低温干预,使大鼠肛温在15-20分钟内降至32℃~35℃,为保证大鼠肛温的稳定性,降温开始的第1个小时内每15min检测肛温,若温度波动不大,则改为每30分钟检测一次。3、各组大鼠均在4h、8h、12h时间点麻醉后取血液及肝组织标本,检测血清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浓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HMGB1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MGB1的表达。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病理改变随时间延长而加重,在12h时间点肝小叶正常结构已消失,融合成大片状坏死,超过整个切片面积的2/3,大量细胞碎片,仅残留少量正常肝细胞,嗜酸性变明显增多,大量炎症细胞浸泡润,肝窦充血、出血明显,且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符合急性肝衰竭病理改变,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成功。2、对照组血清HMGB1浓度在各时间点均较低,模型组及亚低温组血HMGB1浓度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亚低温组血清HMGB1浓度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模型组,但只在8h、12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h P<0.001,12h P=0.006)。3、对照组各时间点肝组织HMGB1mRNA表达均较低,而模型组及亚低温组肝组织HMGB1mRNA表达均随时间逐渐升高。亚低温组肝组织HMGB1mRNA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低,在8h、12h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06。4、对照组肝细胞核与胞浆中仅见少量HMGB1蛋白表达,模型组和亚低温组肝组织HMGB1蛋白表达均随时间延长升高,亚低温组与模型组染色程度及染色范围于4h、8h时间点无明显差别,在12h时间点,亚低温组染色程度与模型组一致,而其染色范围小于模型组。5、亚低温组4h、8h肝组织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亚低温组在12h时间点肝细胞坏死范围较模型组小,细胞碎片稍少,残留正常肝细胞较模型组多。结论:1、采用腹腔内注射D-GalN(400mg/kg)+LPS(100μg/kg)的方法诱导急性肝衰竭模型成功。2、急性肝衰竭时血和肝组织中HMGB1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且两者变化与肝损程度正相关。3、亚低温能降低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HMGB1水平,抑制肝组织中HMGB1的释放;亚低温亦能减轻急性肝衰竭肝组织病理改变,对肝脏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