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十二指肠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结肠癌、直肠癌,是除肺癌外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由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直接影响患者的进食及食欲,其对营养摄入及吸收造成巨大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炎症反应普遍存在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以及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对机体造成影响,使得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显著高于常人。但一些常见的临床炎症指标是否与患者的营养风险有联系尚未见报道。目的研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及炎症指标与营养风险的关系。方法一.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7年09月至2019年11月共101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 2002,以下简称NRS2002)评分分为无营养风险组及有营养风险组,对比两组间的生活质量及血常规指标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制作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r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以下简称ROC曲线)判断检验效能。二.选择纳入研究的2019年11月入院的患者29例,留取本次入院未经治疗前的、空腹状态下约5ml外周血液样本,分离得到血清,并采用爱必信(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uman IL-6 ELISA Kit及Human IL-8 ELISA Kit试剂盒,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以下简称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以下简称IL-8)的含量。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01例,其中无营养风险组患者59例,男31例,占52.54%,女性28例,占47.46%,平均年龄(60.59±10.87)岁;有营养风险组患者42例,其中男性21例,占50%,女性21例,占50%,平均年龄(65.86±9.89)岁。有营养风险患者的年龄、曾接受放疗的比例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P≤0.05);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以下简称BMI)、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卡氏评分(kamrnofsky score,以下简称KPS评分)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曾接受化疗患者的比例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血常规结果分析:在有营养风险患者的检验指标中,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LR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白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3.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验指标的分析,我们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BMI、躯体功能、KPS评分、PLR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BMI、KPS评分、躯体功能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保护性因素,PLR为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性因素,且均具有较好的检验效能。4.血清IL-6、IL-8的比较:在28例患者中,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有营养风险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IL-8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营养风险使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此外,存在营养风险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炎症指标明显增高,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体内炎症反应的进一步研究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