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菊花种质资源耐盐评价及氮素营养生理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wa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用菊花是我国药食兼用的传统药材。近年来,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和大众对养生保健的重视,药用菊花的需求与日俱增。杭白菊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品系,为满足生产所需,杭菊在沿海及其他内陆地区广泛引种。但是不少引种地区存在着土壤盐碱化现象,严重影响着菊花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对杭菊耐盐特性展开研究,并对部分资源的耐盐性进行评价,同时开展氮素营养生理研究,以期为杭白菊耐盐品种的选育和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结果如下:1.采用水培方式,用人工海水作为筛选渗透压,对杭白菊种质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物量、膜透性、SOD、可溶性总糖、POD、Pro等指标可以作为杭白菊耐盐性快速评价的指标,34号、K1和K2可以作为耐盐品种选育的优良种质资源。产品器官品质比较研究发现次生代谢产物在杭白菊部分栽培类型花器官的管状花和舌状花中的分布不同,绿原酸在管状花中含量较高,木犀草苷在舌状花中含量较高。2.以 34 号、K1 和 K2 为材料,MS+ 6-BA 1.0 mg·L-1+ NAA 0.1 mg·L-11+2,4-D 1.0mg·L-1激素组合对杭白菊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MS+6-BA2.5 mg·L-1+NAA 0.6 mg·L-1较有利于杭白菊的增殖。0.4%的EMS浸泡2 h可以作为药用菊花诱变的合适处理浓度和时间。3.低浓度的氯化钠胁迫可以增加杭菊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浓度的人工海水对怀菊光合色素的伤害比杭菊大;低浓度时,渗透胁迫对杭白菊超氧离子平衡和质膜过氧化的影响大于离子胁迫;正常情况下,杭菊的SOD、POD、CAT活性高于怀菊,高浓度胁迫下杭菊会保持比怀菊更高的抗氧化酶活性。高浓度NaCl和等渗PEG6000胁迫下,杭菊通过积累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人工海水处理下,低浓度时杭菊通过积累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高浓度时积累更多的可溶性糖;三者的实际贡献率排序为:脯氦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三种胁迫下杭菊的离子区域化机制是不一样的:NaCl胁迫下,杭菊在根、茎基和新叶中积累更多的K+,老叶、茎基和新叶中积累较多的Ca2+,减少对Na+的吸收,同时增加Mg2+含量;人工海水胁迫下,杭菊在根、茎基和茎中积累更多的K+,茎基和新叶中积累较多的Ca2+,优先把Na+积累在老叶、和茎基;等渗PEG6000胁迫下,杭菊主要在茎基、根和新叶积累Na+;在老叶、新叶和根中积累更多的K+,在根、新叶和茎基中积累更多的Ca2+,更高的叶-根吸收选择性SK·Na值,保证更多的K+被运输到叶片。4.NaCl对杭菊光合作用的抑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超氧阴离子、MDA含量的增加,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可能主要是Na+的影响,膜透性可能主要是Cl-的影响。抗氧化酶的变化趋势为CAT>SOD>POD;杭白菊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Pro的含量均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可能主要受Na+影响,Pro含量的变化可能更多的是受到Cl-的影响。5.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杭白菊的光合作用、碳氮代谢、产量品质、病害发生、次生代谢均有显著影响。绿原酸,3,5-0-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者的含量在NH4+-N/NO3--N为25:7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673%和1.838%;木犀草苷的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并在NH4+-N/NO3--N为0:100时达到最大值0.108%;NH4+-N/NO3--N为25:75时产量达到最大值。不同铵硝比例对药用菊花次生代谢产物及斑枯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杭白菊斑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相关生理指标和次生代谢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木质素、可溶性总糖、PAL活性、POD活性、超氧阴离子、绿原酸、3,5-0-双咖啡酰基奎宁酸、花中总黄酮的含量与杭白菊斑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负相关;SOD活性、MDA含量与杭白菊斑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正相关。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杭白菊斑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有所下降,当铵硝比为25:75时菊花斑枯病的发病率较低。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时代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网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思维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而高校的英语教育也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本文从“互联网+”高校英语教学的概述以及“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英语教学的重点等方面进行简要地分析和研究,进而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提供参考价值,促进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的:山银花为广西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2007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广西忻城山银花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本课题通过系统地考察和研究广西不同产地山银花的资源分布
本文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以中药相关性物质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三部分与检测方法相关的探索性研究。随着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成药成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成果,而中药材的真实性、安全性是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关键。一些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通常会以性状相似、化学成分相近、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中药材掺伪混合销售,尤其是一些名贵中药材,其掺伪现象尤为明显。如今以检测化合物作为检测指标的方法存在很多弊端,重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虎杖叶片作为材料研究了一些非生物刺激包括紫外光、水杨酸、H_2O_2、损伤处理等对不同龄虎杖叶片中白藜芦醇和虎杖苷等植物抗毒素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紫外光、H_2O_2、损伤处理对虎杖叶中的白藜芦醇和虎杖苷均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10mmol/L水杨酸处理48h后可以显著提高虎杖嫩叶中白藜芦醇的含量,而虎杖苷的含量却会显著下降,同时会伴随着一个新成分的产生,而这种新成分在老叶
目的:以广西红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作为研究对象,制备山银花喷雾剂,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以山银花、薄荷脑组方,确定山银花的处方和工艺路线,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