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舌诊经验及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yu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运用舌诊信息辨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归纳符合纳入标准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其中:舌诊信息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络脉;检测指标包括:1.肝功能: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2.HBV-DNA水平;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4.影像学:彩超下脾厚,脾长,门静脉主干内径
  结果:1.舌色与检测指标相关性: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舌色下,肝功能中ALT、AST,血常规中RBC、HGB及HBV-DNA水平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结果所示,ALT及AST的变化均以紫暗舌及红舌均值水平较高,而HBV-DNA也是以紫舌、紫暗舌及红舌均值水平较高,当患者的舌色表现为紫暗舌、红舌时,可能提示为肝细胞损伤及乙肝病毒载量升高。临床上患者出现紫暗舌及红舌时,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统计学数据显示,RBC及HGB的均值水平均表现为淡白舌最低,虽然RBC及HGB的均值水平在参考值水平附近,但与其他舌色相比,则明显下降,当患者出现淡白舌时,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2.舌形与检测指标相关性:如本研究结果表现,ALB水平在舌形胖瘦不同组差异显著(P<0.01),其均值水平:瘦舌>正常>胖舌;而彩超下脾厚度在舌形胖瘦不同组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均值水平为:胖舌>正常>瘦舌;当患者出现胖大舌时,提示ALB水平降低,彩超下脾厚度增大,临床上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彩超。舌形是否有齿痕中,RBC及HGB的水平则在不同分组中差异明显(P<0.05),患者出现齿痕舌,提示为HGB、RBC的改变,应注意血常规的检测。舌面是否出现点刺与ALB及A/G的变化具有差异(P<0.05)。
  3.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脉络与检测指标相关性:舌面瘀斑瘀点的改变与血细胞中PLT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LT均值水平表现为:有瘀斑瘀点>无瘀斑瘀点,患者舌面瘀斑瘀点的出现,提示PLT升高,临床应注意检测血常规。舌下脉络的不同变化中,ALB及A/G水平在不同分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舌下脉络的增粗,甚至进一步的迂曲改变,ALB及A/G均值水平下降。舌下脉络的变化可能提示肝功能变化,临床上应注意检测。
  4.苔色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经过统计学分析不同苔色的变化与肝功能中TBIL的变化具有差异性(P<0.05)。均值水平为:黄苔>白黄相间苔>白苔;彩超下脾厚度在不同苔色组分布具有差异(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在不同苔色组分布则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均值水平均为:白黄相间>白苔>黄苔;当患者出现白黄相间苔时,提示彩超下脾厚度增高,门静脉增宽。苔色的变化可能反映肝功能及彩超下脾厚度及门静脉的改变,临床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彩超。
  5.苔质与检测指标相关性:舌苔厚薄不同与血清ALT及HBV-DNA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值水平均是在厚苔时较高。所以患者出现厚苔时,提示ALT及HBV-DNA的改变,临床应注意检测。彩超下门静脉主干内径在舌苔是否腐腻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均值水平为:有腐腻>无腐腻,当患者出现舌苔腐腻时,提示门静脉增宽,临床上应注意彩超的检测。
  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色与ALT、AST、HBV-DNA水平、HGB及RBC有相关性。舌质紫暗及红舌时,ALT、AST及HBV-DNA水平偏高;淡白舌时HGB及RBC偏低。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形与ALB、A/G、脾脏厚度、RBC及HGB有相关性。胖大舌时ALB偏低,脾脏厚度偏高;有齿痕者RBC及HGB水平偏高;舌面无点刺者,ALB及A/G偏低。
  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面有瘀斑瘀点者,PLT均值水平偏高;舌下脉络由正常显露到增粗迂曲,ALB及A/G偏低。
  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苔色与TBIL水平、脾脏厚度及门静脉主干内径有相关性。随着舌苔颜色由白变黄,TBIL水平升高,白黄相间苔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主干内径偏高。
  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苔质与ALT、HBV-DNA水平及门静脉主干内径有相关性。苔厚者ALT及HBV-DNA水平偏高。舌苔有腐腻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偏大。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肥胖型脂肪肝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文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运动及饮食指导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荷丹片治疗,共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谷丙转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方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前期研究团队采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筛选出一批补脾益肾方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差异蛋白质,本研究继续对其中与神经、肌肉功能相关的初筛高表达蛋白IGFBP3进行验证,以期从IGFBP3蛋白这一角度初步探索补脾益肾方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  方法:  1.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28例,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临床理论支撑和诊疗依据。  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共收集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依据双盲和数字化随机原则,可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个体化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
目的:评价三调汤颗粒剂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门诊的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三调汤颗粒剂治疗,右佐匹克隆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三调汤颗粒剂用法为每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及中药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CC类趋化因子22(CC chemokine 22,CCL22)的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微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通过全面搜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制定的检索策略,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
学位
目的:运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N端前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评价其有效性,并通过心肌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其疗效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健康教育与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可能机制,并证实其安全性。为益气活血方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科学客观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以1∶1分为益气活血组和对照组,益气活血组采用
目的:1.回顾性分析187例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肝硬化EGVB患者1年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并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2.观察肝硬化EGVB患者再出血与肝硬化中医证型及肝硬化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肝硬化EGVB再出血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1.回顾性收集187例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EGVB患者的临床
学位
目的:通过对香砂温中汤在改善CAG症状、镜下黏膜相、病理以及对血清SOD、ET影响的数据整理分析,评估香砂温中汤在治疗CAG方面的疗效,并进一步研究探索香砂温中汤治疗CAG的作用机制,为治疗CAG提供新思路。  方法:收集66例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治疗组或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治疗,治疗组给予香砂温中汤治疗,6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萎缩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