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探讨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与检测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运用舌诊信息辨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归纳符合纳入标准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其中:舌诊信息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络脉;检测指标包括:1.肝功能: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2.HBV-DNA水平;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4.影像学:彩超下脾厚,脾长,门静脉主干内径
结果:1.舌色与检测指标相关性: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舌色下,肝功能中ALT、AST,血常规中RBC、HGB及HBV-DNA水平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结果所示,ALT及AST的变化均以紫暗舌及红舌均值水平较高,而HBV-DNA也是以紫舌、紫暗舌及红舌均值水平较高,当患者的舌色表现为紫暗舌、红舌时,可能提示为肝细胞损伤及乙肝病毒载量升高。临床上患者出现紫暗舌及红舌时,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统计学数据显示,RBC及HGB的均值水平均表现为淡白舌最低,虽然RBC及HGB的均值水平在参考值水平附近,但与其他舌色相比,则明显下降,当患者出现淡白舌时,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2.舌形与检测指标相关性:如本研究结果表现,ALB水平在舌形胖瘦不同组差异显著(P<0.01),其均值水平:瘦舌>正常>胖舌;而彩超下脾厚度在舌形胖瘦不同组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均值水平为:胖舌>正常>瘦舌;当患者出现胖大舌时,提示ALB水平降低,彩超下脾厚度增大,临床上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彩超。舌形是否有齿痕中,RBC及HGB的水平则在不同分组中差异明显(P<0.05),患者出现齿痕舌,提示为HGB、RBC的改变,应注意血常规的检测。舌面是否出现点刺与ALB及A/G的变化具有差异(P<0.05)。
3.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脉络与检测指标相关性:舌面瘀斑瘀点的改变与血细胞中PLT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LT均值水平表现为:有瘀斑瘀点>无瘀斑瘀点,患者舌面瘀斑瘀点的出现,提示PLT升高,临床应注意检测血常规。舌下脉络的不同变化中,ALB及A/G水平在不同分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舌下脉络的增粗,甚至进一步的迂曲改变,ALB及A/G均值水平下降。舌下脉络的变化可能提示肝功能变化,临床上应注意检测。
4.苔色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经过统计学分析不同苔色的变化与肝功能中TBIL的变化具有差异性(P<0.05)。均值水平为:黄苔>白黄相间苔>白苔;彩超下脾厚度在不同苔色组分布具有差异(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在不同苔色组分布则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均值水平均为:白黄相间>白苔>黄苔;当患者出现白黄相间苔时,提示彩超下脾厚度增高,门静脉增宽。苔色的变化可能反映肝功能及彩超下脾厚度及门静脉的改变,临床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彩超。
5.苔质与检测指标相关性:舌苔厚薄不同与血清ALT及HBV-DNA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值水平均是在厚苔时较高。所以患者出现厚苔时,提示ALT及HBV-DNA的改变,临床应注意检测。彩超下门静脉主干内径在舌苔是否腐腻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均值水平为:有腐腻>无腐腻,当患者出现舌苔腐腻时,提示门静脉增宽,临床上应注意彩超的检测。
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色与ALT、AST、HBV-DNA水平、HGB及RBC有相关性。舌质紫暗及红舌时,ALT、AST及HBV-DNA水平偏高;淡白舌时HGB及RBC偏低。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形与ALB、A/G、脾脏厚度、RBC及HGB有相关性。胖大舌时ALB偏低,脾脏厚度偏高;有齿痕者RBC及HGB水平偏高;舌面无点刺者,ALB及A/G偏低。
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面有瘀斑瘀点者,PLT均值水平偏高;舌下脉络由正常显露到增粗迂曲,ALB及A/G偏低。
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苔色与TBIL水平、脾脏厚度及门静脉主干内径有相关性。随着舌苔颜色由白变黄,TBIL水平升高,白黄相间苔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主干内径偏高。
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苔质与ALT、HBV-DNA水平及门静脉主干内径有相关性。苔厚者ALT及HBV-DNA水平偏高。舌苔有腐腻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偏大。
方法:通过总结赵文霞教授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的舌诊经验,归纳符合纳入标准的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舌象信息,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探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其中:舌诊信息包括: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络脉;检测指标包括:1.肝功能: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2.HBV-DNA水平;3.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4.影像学:彩超下脾厚,脾长,门静脉主干内径
结果:1.舌色与检测指标相关性:根据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舌色下,肝功能中ALT、AST,血常规中RBC、HGB及HBV-DNA水平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结果所示,ALT及AST的变化均以紫暗舌及红舌均值水平较高,而HBV-DNA也是以紫舌、紫暗舌及红舌均值水平较高,当患者的舌色表现为紫暗舌、红舌时,可能提示为肝细胞损伤及乙肝病毒载量升高。临床上患者出现紫暗舌及红舌时,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统计学数据显示,RBC及HGB的均值水平均表现为淡白舌最低,虽然RBC及HGB的均值水平在参考值水平附近,但与其他舌色相比,则明显下降,当患者出现淡白舌时,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2.舌形与检测指标相关性:如本研究结果表现,ALB水平在舌形胖瘦不同组差异显著(P<0.01),其均值水平:瘦舌>正常>胖舌;而彩超下脾厚度在舌形胖瘦不同组中,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均值水平为:胖舌>正常>瘦舌;当患者出现胖大舌时,提示ALB水平降低,彩超下脾厚度增大,临床上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彩超。舌形是否有齿痕中,RBC及HGB的水平则在不同分组中差异明显(P<0.05),患者出现齿痕舌,提示为HGB、RBC的改变,应注意血常规的检测。舌面是否出现点刺与ALB及A/G的变化具有差异(P<0.05)。
3.舌面瘀斑瘀点及舌下脉络与检测指标相关性:舌面瘀斑瘀点的改变与血细胞中PLT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LT均值水平表现为:有瘀斑瘀点>无瘀斑瘀点,患者舌面瘀斑瘀点的出现,提示PLT升高,临床应注意检测血常规。舌下脉络的不同变化中,ALB及A/G水平在不同分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舌下脉络的增粗,甚至进一步的迂曲改变,ALB及A/G均值水平下降。舌下脉络的变化可能提示肝功能变化,临床上应注意检测。
4.苔色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经过统计学分析不同苔色的变化与肝功能中TBIL的变化具有差异性(P<0.05)。均值水平为:黄苔>白黄相间苔>白苔;彩超下脾厚度在不同苔色组分布具有差异(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在不同苔色组分布则具有显著差异(P<0.01),其均值水平均为:白黄相间>白苔>黄苔;当患者出现白黄相间苔时,提示彩超下脾厚度增高,门静脉增宽。苔色的变化可能反映肝功能及彩超下脾厚度及门静脉的改变,临床应注意检测肝功能及彩超。
5.苔质与检测指标相关性:舌苔厚薄不同与血清ALT及HBV-DNA的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值水平均是在厚苔时较高。所以患者出现厚苔时,提示ALT及HBV-DNA的改变,临床应注意检测。彩超下门静脉主干内径在舌苔是否腐腻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均值水平为:有腐腻>无腐腻,当患者出现舌苔腐腻时,提示门静脉增宽,临床上应注意彩超的检测。
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色与ALT、AST、HBV-DNA水平、HGB及RBC有相关性。舌质紫暗及红舌时,ALT、AST及HBV-DNA水平偏高;淡白舌时HGB及RBC偏低。
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形与ALB、A/G、脾脏厚度、RBC及HGB有相关性。胖大舌时ALB偏低,脾脏厚度偏高;有齿痕者RBC及HGB水平偏高;舌面无点刺者,ALB及A/G偏低。
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面有瘀斑瘀点者,PLT均值水平偏高;舌下脉络由正常显露到增粗迂曲,ALB及A/G偏低。
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苔色与TBIL水平、脾脏厚度及门静脉主干内径有相关性。随着舌苔颜色由白变黄,TBIL水平升高,白黄相间苔者的脾脏厚度及门静脉主干内径偏高。
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苔质与ALT、HBV-DNA水平及门静脉主干内径有相关性。苔厚者ALT及HBV-DNA水平偏高。舌苔有腐腻者门静脉主干内径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