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发病机制;了解脑卒中急性期胃电图的改变及相关胃肠激素的变化;探寻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与西医微观化指标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中医辨证客观化寻找证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内科2009年3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9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人,参照《中医内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资料,进行专家咨询和可行性分析,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记录患者入院后一周内的临床症状、舌象及脉象;同时分别于入院24小时、1周对患者进行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测定及体表胃电图的检测。结果:1、中医证候分析: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存在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以便秘症状最为常见,食少纳呆位居其次。各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证型中以痰热蕴脾(24.5%)、胃肠积热(17.6%)和肝气犯胃证(15.7%)三证居多。2、胃肠激素检测及相关分析:脑卒中急性期继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入院24小时及入院1周时空腹血清GAS、血浆MTL与VIP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偏高(P<0.01)。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空腹MTL水平以痰热蕴脾组和胃肠积热组最高,而胃阴不足组最低。GAS水平以胃肠积热组和瘀滞胃肠组最高,而肝旺脾虚组最低。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空腹血浆VIP水平以脾胃虚弱组最高,而胃阴不足组最低。3、胃电图检测及相关分析: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胃电图参数变化明显。入院24时胃窦、胃体部的振幅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而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降低。入院1周时胃窦、胃体部的振幅较入院24时均有显著升高。此外,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各中医证型与主要胃电参数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各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我们考虑气机逆乱是脑卒中急性期的主要病机之一,痰火瘀虚等是其重要的致病因素。空腹血清GAS、血浆MTL与VIP三种胃肠激素在脑卒中急性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入院24小时及入院1周各胃肠激素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偏高,提示胃肠激素的改变是导致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同时三种胃肠激素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中增高水平不同,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的参考依据。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胃窦、胃体部的蠕动频率未见明显改变,而胃窦、胃体部的蠕动强度受到明显抑制,提示脑卒中急性期胃动力产生了异常,胃肠激素可能是其重要的调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