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响应CuS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是现代发展的伴生产物,如何协调好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光催化技术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分解水产氢、防腐、抗菌等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也兼具无毒、制备简易、稳定和低成本等优点。过渡金属硫化物(TMDs)纳米粒子性能优异,在光、电、磁、润滑和催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硫化铜(CuS)作为缺陷型硫化铜(Cu2-xS)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光电性质,其带隙在1.2eV到2.0eV之间,具有一定的近红外光响应特性。本文以CuS为研究切入点,研究了CuS的制备工艺,并成功制备出结晶度良好的CuS颗粒。分别以溴氧铋(BiOBr)和硫掺杂石墨相氮化碳(S-C3N4)为基材,在BiOBr和S-C3N4表面原位生长了CuS,成功制备了CuS/BiOBr和CuS/S-C3N4复合光催化剂,并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研究CuS的负载量对BiOBr和S-C3N4的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CuS基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可见至近红外光响应能力和在此光谱范围内高效的光催化活性。以下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1.为获得结晶度好、性能优良的CuS光催化剂,采用水热法,在加入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制成了形貌和尺寸较为统一的球状CuS光催化剂。此种制备工艺简便,制备成本较低。后续研究表明,所制备的CuS颗粒表现出很好的近红外光响应能力,并在全光谱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在光催化实验中,通过构建类Fenton反应体系,使CuS对罗丹明B(RhB)和四环素(TC)均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降解反应活性,这是由于在光照和过氧化氢(H2O2)同时存在的条件下,Cu2+和Cu+发生相互转化反应,其中Cu+向Cu2+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OH,从而表现出对Rh B和TC的高降解活性。2.采用水热法在BiOBr表面原位生长CuS纳米颗粒,在反应中加入表面活性剂CTAB控制CuS颗粒生长的大小和形状,最终合成出性能优异的CuS/BiOBr复合材料。在其光电性能、光催化活性测试中,适当比例的CuS/BiOBr都表现出比纯BiOBr更优异的性能,这表明负载适量CuS使得BiOBr的光响应和光催化性能都有了很大提升。CuS/BiOBr复合材料属于新型?型高低结材料,其光催化降解机理是BiOBr的导带上的电子迁移到CuS上,而BiOBr价带上的空穴由于内建电场的斥力无法迁移而保留了较高的氧化电位,光生电子和空穴实现了空间上的分离。由于BiOBr的价带位置比OH-/·OH标准氧化还原电位(1.99eV vs.NHE)更正,其价带上的h+能与OH-反应产生·OH,因此高氧化活性的·OH和h+同时作用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3.采用水热法在S-C3N4表面原位生长CuS纳米颗粒,将CuS原位生长在S-C3N4表面,通过XRD、TEM、XPS等测试方法对复合物质的结构、形貌及成键情况进行了表征证实了CuS/S-C3N4复合材料的形成。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光电物理化学性能和光催化活性进行分析后得出,适量CuS的负载能扩展S-C3N4的光响应范围,并且使CuS/S-C3N4复合光催化剂获得在近红外光区域的光催化活性。在对CuS/S-C3N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机理分析中,得到了可能的直接Z型异质结机理。即光照产生载流子后,CuS导带上的电子流向S-C3N4价带并与其价带上的空穴复合,而S-C3N4导带上的电子得以分离及保留并与O2反应产生了·O2-,CuS价带上的空穴也得以分离及保留了高的氧化性,并直接参与了TC的光催化降解反应。
其他文献
美术属于艺术学科,美术教学是落实美育的关键所在,要想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优势,相关教育者应明确育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实现以美育促进德育的目标。基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结合生活资源实施教学无疑是拓展学科育人之路的突破口。文章以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首先分析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意义,随后论述新课标下美术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深入探讨生活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
期刊
为了准确预报船舶在真实海况下的运动响应,本研究基于CFD方法和VOF技术建立了数值波浪水池,借助STAR-CCM+的Java宏命令功能并采用叠加波模型,基于速度边界造波法以ISSC谱和方向函数为目标谱模拟了短峰不规则波。此外,以S175集装箱船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叠网格技术模拟了船舶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模拟方法能较好地造出短峰不规则波,由于短峰波的三维效应,船舶发生明显
会议
探讨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丹参酚酸B的制备及其生物转化应用研究。以丹参酚酸B的出膏率和提取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丹参水溶性提取法包括水煎煮回流法、超声提取法、渗漉提取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研究发现,常规水煎煮回流法中丹参酚酸B提取率最高可达72.59%,远高于超声提取法的63.72%和渗漉提取法的65.69%(P<0.05)。丹参酚酸B的生物转化应用结果显示,100 g丹参酚酸B可以制备出
期刊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通常被人们认为在制备高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具有广大的应用前途。目前,石墨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石墨烯结构的完整性,分散在基体中的均匀性,以及与金属的界面结合,这些都是制约石墨烯充分发挥性能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含量对rGO/Cu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增强机理,其次研究了不同配比的rGO-CNTs杂化
学位
近年来,随着微波移动通讯的发展,尤其是5G商用时代的到来,一系列微波介质陶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微波介质陶瓷主要用于制作介质谐振器、介质滤波器、微波电容器等,在现代通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La3+不等价置换Ca Ti O3陶瓷中的Ca2+形成的Ca0.61La0.26Ti O3(CLT)陶瓷,具有高εr(120)、较高的Qf(10 700 GHz),但Qf为较大的正值(304×10-6/°C)
学位
学位
MoSi2陶瓷具有高熔点、高强度、良好的导热性、良好的抗氧化性等优点,是下一代高温材料的候选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用作涡轮飞行器发动机的高温部件,如叶片、燃烧器、喷嘴、密封环等。但是MoSi2陶瓷室温韧性差,高温强度不足,在400~800℃范围内,极易出现氧化现象,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本文提出采用水热法制备“核壳型”结构MoSi2@ZrO2复合粉体的设想,通过合成核壳结构来解决ZrO2在M
学位
本文采用丁二酰亚胺无氰镀银体系,通过电沉积技术,在纯铜基体上制备了纳米银层。通过研究电沉积条件对纳米银电沉积层的影响,探讨了纳米银的电沉积机理并优化了电沉积工艺条件。本文构建了三种人工神经网络(ANN),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基于BP的遗传算法(GA-BP)和极限学习机(ELM)来预测银电沉积层的光泽度和电沉积过程中的电流效率,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ELM具有极高的效率,时间需求远
学位
超级电容器以其高功率、长寿命、绿色环保等独特的性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电极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最重要的组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2011年,美国Drexel大学的Naguib教授及其团队制备出一种新型二维层状材料-MXene。Ti3C2Tx作为MXene家族极为重要的一员,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研究人员们的广泛关注,其类石墨烯的二维片层结构及独特的表面化学组成使其在电化学储能、光催化、传感器、电磁屏蔽和微
学位
连续SiC纤维增强钛基(SiCf/Ti)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抗疲劳及抗蠕变等诸多优异性能,是适用于800℃以下长期使用的理想高温轻质结构材料。纤维涂层法是制备SiCf/Ti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它是先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技术在SiC纤维表面沉积一层PVD钛合金制备出先驱丝,然后将先驱丝堆叠或缠绕制备成SiCf/Ti预制件,最后将SiCf/Ti预制件通过热压或热等静压进行致密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