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及人口分布不均,人流、物流、信息流需要借助各种方式进行重新分配和快速流动。高速铁路作为陆上交通的重要形式,凭借其极高的运行速率和运输效率,较高的安全性等级和承载能力,较低的能耗水平,为遍布各地的资源及人员交流提供载体,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0万公里,覆盖了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住人口。全国每天开行4000余列动车组,运送旅客超过400万人。高速铁路不仅引发了人们出行方式和时空观念的改变,也引发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和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迭代发展,在给广大乘客带来舒适、快捷的出行体验的同时,也对高铁沿线无线通信网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的网络覆盖模式已不能满足高速环境下无线通信用户的使用需求。本文利用相关评价方法,对现有高铁无线网络质量进行评估,并对高铁无线网络建设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网络优化及规划提供决策参考。具体研究内容为:(1)从高铁无线覆盖的困难入手,重点分析了多普勒频移、列车车厢屏蔽、频繁切换对用户使用的影响。(2)根据高铁无线覆盖的特点,以接入类指标、保持类指标、感知类指标、网络健康度等为核心,建立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质量评价模型,作为高铁无线网络评估的依据。(3)结合沪昆高铁江西段实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模型各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模糊合成计算,得到沪昆高铁江西段在此评价模型下的隶属度等级。(4)由网络覆盖效果、投资成本、对现网的影响、实施复杂程度、后期维护便利性等五个方面对高铁无线网络建设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昌赣高铁网络建设规划中进行实际应用。综上,本论文通过对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质量进行多角度、多指标的评估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造基于用户无线网络使用感知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高速铁路无线网络质量评估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将相关研究方法运用到高铁无线网络建设规划中,对提高高铁沿线无线网络覆盖规划的合理性,切实提高网络质量,保证高铁用户业务感知具有现实性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