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往多探究影响有效性的因素,研究对象多注重中小学基础教育,评价有效性的标准也多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主题之一。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多元化地对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实验一分析了不同教学媒体环境是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产生差异。实验二分析了不同教学媒体环境是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满意度产生差异。实验三分析了不同教学媒体环境是否对师生课堂行为产生影响。实验一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教学媒体环境对学生整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差异。多媒体环境与网络媒体环境下,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比传统教室媒体环境下表现要好,多媒体环境与网络教室媒体环境相比,并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对学生的回忆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优于网络教学环境,而网络教学环境又优于传统教室环境。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优于多媒体教学环境,而多媒体教学环境又优于传统教室环境。实验二的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的教学媒体环境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满意度存在差异。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和网络教室媒体环境下学生的课堂学习满意度均高于传统教学媒体环境,而多媒体环境和网络教室媒体环境相比较没有较大差异。实验三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媒体环境下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行为存在显著差异。从师生的言语比例来看,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课堂对话比例较高,教学上偏向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而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师生课堂对话比较较低,教学上偏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从师生互动行为类别比较来看,网络教室媒体环境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实时问题行为活动比例较高,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和引导。而传统教学媒体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多以教师的问和学生延迟的回答为主,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学习行为比例较高。从媒体使用比例来看,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生操作技术类行为更多,更倾向于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教师教学策略、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等因素还没有涉及到,还需要在多因素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对有效性评价标准方面展开更进一步细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