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DnaeE断裂内含肽介导亲和纯化系统外显肽结构优化与应用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其中亲和层析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亲和层析具有特异性强,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同时也具有一定缺陷,比如需在目标蛋白上融合亲和标签。亲和标签能提供特异性的识别能力,但是也会对蛋白的后续使用产生一定影响。使用内含肽作为亲和标签,则减少了这样的麻烦。断裂内含肽在空间上分为N端(IN)和C端(IC),将断裂内含肽的IN和IC分别作为纯化配体和纯化标签,可以在进行纯化的同时切割亲和标签,简化了纯化流程,为蛋白纯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使用Consensus fast Dna E(Cfa Dna E)断裂内含肽构建了亲和纯化系统。Cfa Dna E是一种人工构建的内含肽,具有快速剪接、高效表达、稳定性好等优点。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内含肽的断裂需要外显肽辅助,需在外显肽N端插入CFN三肽,这对亲和纯化系统的实用性造成影响。本文对Cfa Dna E内含肽进行分子改造,减弱内含肽C端断裂反应对外显肽的依赖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Cfa Dna E内含肽进行分子改造。以本实验室保藏的p ET28a-IC-GFP为模板,进行分子改造。将Cfa Dna E内含肽121-123位,即IC20-22位的EKD突变为GEP,降低内含肽C端断裂对外显肽+2,+3位氨基酸的依赖性。(2)研究内含肽断裂反应对外显肽+2,+3位的依赖性。在IC与外显肽N端之间插入CGG三肽。对ICG-C-GFP进行断裂反应。发现Gly作为外显肽+2,+3位时,内含肽可以发生断裂反应,但断裂反应速度明显下降。证明改造后的内含肽摆脱了对外显肽+2,+3位的依赖性。(3)研究内含肽断裂反应对外显肽+1位的选择性。根据理论分析,认为内含肽C端断裂反应对外显肽+1位的依赖性应较低,故对其进行探究。在IC与外显肽N端之间插入Ser/Thr/Tyr/Gly/Met/Trp/Gln/Asn作为外显肽首位,两个Gly作为外显肽+2,+3位的三肽。对改造后的蛋白进行断裂反应,发现不同氨基酸作为外显肽首位时,内含肽的断裂速率也不同。其中,Asn无法使内含肽断裂,分析认为是Asn与内含肽末位Asn进行竞争,干扰了内含肽正常构象的形成。(4)对改造后的内含肽断裂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选用ICG-C-GFP为实验对象,优化了内含肽断裂反应的p H和温度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内含肽断裂反应的最适p H为7.0,最适温度为37℃。(5)改造后的内含肽亲和纯化系统的应用。使用改造后的内含肽,在外显肽前3位为CGG的条件下进行纯化实验,成功纯化了纯度为95.68%的GFP,纯化倍数为4.14,回收率为29.50%。与未改造的内含肽亲和纯化系统相比,纯化效果接近,可以认为改造后的内含肽在小规模纯化上未受到外显肽改变的影响。
其他文献
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5Ac)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等领域。通过可持续的生物技术方法生产Neu5Ac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酶催化法由于酶稳定性低、需要添加辅因子等缺点,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成本。全细胞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和产物易于分离等优点,但依然存在转化率低、底物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以粗分离的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发酵液代
学位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由5-35个L-赖氨酸通过α-COOH和ε-NH2形成酰胺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由于ε-PL可以通过离子吸附与携带负电荷的细胞表面相互作用,故对于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霉菌甚至病毒在内的多种微生物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目前,ε-PL在国内已初步实现产业化。然而,现有提取工艺路线中存在成本较高、用水量较大等问题。因此,本研究
学位
重组毕赤酵母是发酵生产生物酶、药物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宿主。但是,发酵后残存的废弃毕赤酵母是一种典型的半固态工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使用传统固态废物处理法对其处理有困难、不能缓解固态废物减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废弃毕赤酵母是一种生物质,它具有农业废弃物所不具备的高能量密度化特征,含有大量的多糖和蛋白质。丁酸/丁醇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生物燃料,其发酵生产均需要充足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作为氮/碳源。
学位
郫县豆瓣酱是我国著名的发酵调味品,在中餐中广泛食用。营养性和功能性是豆瓣酱重要的健康指标。生物活性肽对营养和功能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日本和韩国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已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发现郫县豆瓣酱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但有关生物活性物肽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课题为探究和增加豆瓣酱的营养
学位
适配体由于其高亲和力、高效性,已广泛用于识别小分子、蛋白质等各种靶标,但适配体的特异性一直以来被视为其固有属性,缺乏系统地研究,这制约了其在复杂真实环境中的检测。本文通过在大规模化学品库中进行虚拟筛选,发现适配体可以结合除预设靶标以外的潜在靶标,也就是具有混杂结合(Promiscuous Binding)现象,在识别靶标时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较高。在巨大的化学空间内,使用传统的实验方法系统地筛选靶标
学位
D-阿拉伯糖醇作为功能性糖醇,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等领域。微生物法生产D-阿拉伯糖醇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如何改良生产D-阿拉伯糖醇菌株也一直被研究。本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U-208为出发菌株,探究了关于D-阿拉伯糖醇的代谢途径,通过CRISPR 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和标记基因的重复利用进行代谢改造,构建了分别以木糖或葡萄糖为底物生产D-阿拉伯糖醇菌株,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
学位
口服疫苗因其具有患者依从性高、接种方便、减少相关有害垃圾的产生以及能产生黏膜免疫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口服疫苗种类极少,主要是因为口服疫苗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胃部的强酸性环境以及蛋白酶的降解、肠道中由酸到碱的p H变化、肠道黏液层的阻碍以及小肠上皮吸收过慢等不利条件制约了口服疫苗免疫效果的发挥。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口服递送过程中的障碍并提高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口服疫苗研发中亟待解决
学位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25~35个L-赖氨酸单体组成的一种天然聚合物,作为一种广谱的抗菌肽在食品、医学、农药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利用微生物法生产ε-PL存在生产强度低、发酵周期长、工艺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S.albulus的合成能力是目前工业化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本研究采用了核糖体工程与发酵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
学位
腈水合酶(Nitrile hydratase,NHase,EC 4.2.1.84)是微生物中腈代谢的关键酶之一,能够催化腈类化合物水合生成相应的酰胺。相对于传统化学合成法,其催化条件温和且副产物少,在工业上已经被用于烟酰胺、丙烯酰胺和5-氰基戊酰胺的生产。由于腈类的水合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工业应用对腈水合酶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前期报导来源于极端嗜热菌Caldalkalibacillus thermar
学位
低聚半乳糖(GOS)作为一种在食品、保健品及医药行业有着广泛应用的益生元,具有刺激肠道蠕动、提高免疫力、促进益生菌增值和防止骨质疏松等功效,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工业上生产GOS主要利用β-半乳糖苷酶进行酶法制备,β-半乳糖苷酶的性能是影响GOS生产的关键。本研究将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 ATCC 31382)来源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Ⅱ在大肠杆菌(Esch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