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因素的多通道模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员工创新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创新构想,并努力争取资源将其付诸实践并加以推广的行为,包括创新构想的产生和执行两个阶段的各种创新行为表现。知识型员工是那些在企业中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进行生产和创新活动,为企业做出创新型的贡献,以直接或间接实现企业的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员工。他们是企业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企业增值的重要砝码,因此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提升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访谈、专家评估和问卷调查等多种调研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修订了组织氛围、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量表,编制了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量表。并进一步对武汉某研究院254名研发人员进行调研,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索组织氛围、认知负荷、人格、效能感、动机、满意度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编制的知识型员工认知负荷量表、修订的组织氛围量表和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量表信效度良好;(2)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且在工龄上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工作两年-五年的员工创新行为水平最高,其次为工作五年以上的,工作两年以下的员工创新行为最小。事后检验表明,工作两年-五年的员工的创新行为分别与工作两年以下的员工和工作五年以上的员工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作两年以下的员工和工作五年以上员工的创新行为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在其它人口学统计变量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组织氛围各个维度、效能感、动机、满意度与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存在正相关,并能够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做出正向预测。五种组织氛围中,创新氛围、支持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预测效力最大;(4)认知负荷在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中不存在调节效应,认知负荷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态势,中等程度的认知负荷最有利于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发生;人格在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显著,高水平的人格特征能够缓解不良的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但是这种调节效应会随着人格水平的增高而降低;(5)组织氛围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比较复杂: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还可以通过效能感、动机等多重中介路径来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6)组织氛围、效能感、动机、人格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机制比较复杂。组织氛围不仅可以对知识型员工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效能感、动机的多重中介路径对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这些影响均会受到人格变量的调节。此外,人格的调节效应还会因人格水平的高低而不同,创新人格水平越高,其调节作用越小。
其他文献
<正>2012年春节,怀揣着圆孩子迪斯尼梦、能在温暖的"购物天堂""血拼"的美好愿望,记者报了一家知名旅行社的"港澳直飞高品五日游"。遗憾的是,整个行程不仅"高品"不高,还给全团
某电厂220MW机组发电机为三相两极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定子铁芯及其他构件采用氢气冷却。2010年9月2日,发生双流环式密封瓦磨损造成氢气外漏,机组被迫停运事故。根据事故的
概述节理岩体特性及离散元法基本原理,结合实际工程,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施工情况吻合良好。同时,基于计算结果及应
目的:调查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原因。方法:对发热、腹泻病人进行了个案调查、采样和疫点环境卫生学调查,将现场调查资料和实验室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病
针对近来征地拆迁中社会矛盾多发的现状,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施行。国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必经程序,通过风险评估及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逆变器在各种电力电子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WM控制方法是逆变器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它不仅与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紧密相连,直接决定了功率变换目标能
自从美国于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2枚原子弹后,人类便彻底的进入了有核时代。一方面,核危机非常严重,各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已经足够毁灭人类数次。
随着现代信息发展的变革,内部审计逐渐将视线投向了信息系统和数据,审计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审计人员以系统和网络为基础,建立面向数据的审计模型,挖掘审计线索,在异地以非现场的
21世纪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也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年代。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表示,21世纪头十年是国际旅游业发展最繁荣的十年。未来十年,尽管挑战依然
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冲击,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运行,2008年末,中国政府提出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