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Alienation Effect in Thornton Wilder's Plays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顿·怀尔德是美国杰出的戏剧家和小说家。作为美国目前唯一一位在小说和戏剧上都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家,桑顿·怀尔德以及他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在之前的研究中,人们较多地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桑顿作品的主旨。本文结合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分析桑顿·怀尔德戏剧作品中的间离效果及其意义,试图为人们研究其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从而拓展对桑顿戏剧作品的理解。论文对桑顿的三部著名戏剧:《我们的小镇》,《九死一生》,《媒人》作为例子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其中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桑顿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角度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角度--在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理论框架下分析桑顿·怀尔德作品中的间离效果,分析其如何达到以及其对作品理解的意义。   本文的第一章着重分析桑顿的戏剧情节中所体现的间离效果,重点解读桑顿如何编织情节。桑顿在《我们的小镇》中创新性地设计了舞台监督一角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时时打断表演,提醒观众这是在演戏。另外,情节中的间离效果还体现在桑顿的“非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上,他的情节中没有清晰的时间顺序,运用了独白,并列结构和重复结构来打破观众的幻觉,达到间离效果。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促成了观众最后的顿悟。欣赏桑顿戏剧的观众都会经历一次精神的旅程,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更深刻地审视自身以及社会。   本文的第二章将重点放到了戏剧舞台上。舞台上的间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桑顿特殊的舞台指导允许演员对观众直接讲话,时刻提醒他们是在看戏;简单的舞台布置和演员的虚拟的表演剥去了戏剧所有的伪装,把作品以及现实最真实的本质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台上台下共同的表演,观众的参与,想象力的加入和参与表演给了观众时间去思考作品,思考自身以及社会。   第三章中运用布莱希特著名的“街景”说分析了角色与演员之间,演员与观众之间,观众与角色之间的间离以及角色的自我疏离。他们保持彬彬有礼,合理节制的距离。这四组关系令观众从戏剧中抽身出来,观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甚至超越“街景”中的“旁观者”。   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这一部分总结了桑顿·怀尔德戏剧作品中达到间离效果的手段并分析了间离效果对桑顿作品的意义。“间离效果”不是要给观众理解作品增加障碍,而相反是要刺激观众参与,思考,洞察,调动观众的智慧,令其对人性,社会有更清晰,透彻的认识。桑顿作品中的间离效果使得观众离作品的主旨越来越近,同时也赋予了作品深远长久的意义,使得它经久不衰。间离效果帮助桑顿更好地表达了他作品的主题,成为了时代的经典。同时,桑顿也是布莱希特的理论在当今甚至以后变得更加的成熟,更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小野湖山是幕末至明治时期的汉诗人,他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忠君爱国、经世济民的传统士大夫思想。出于对中国文化的钦慕和认同,再加上他自身出众的才
多丽丝·莱辛(1919-)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获得此项殊荣的第十一位女性作家。作为二战后最出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莱辛的小说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
今天,随着蜂窝式无线网络向3G甚至是更稳定的环境(如4G)发展,手机设计人员面临一系列挑战。彩屏。内嵌照相机、因特网接入、流媒体。email、即时通信、下载Java应用程序和MP3音乐,这些在下一代系统中都要考虑到。在实现这些新的功能特点时,平台的设计人员必须正确搭配存储器类型,以便在逐步提高的性能、存储量要求和单位成本之间达到平衡。
任务型外语教学把传统教学理论的优势和现代教学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在真实场景下,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活动。由学习者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分析和推导来认
索尔·贝娄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继海明威和福克纳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由于成长的环境和自己所受的教育背景,他从创作伊始就对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极
《所罗门之歌》是第一位非裔美国黑人女性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瑞森的代表作。该部作品的发表受到高度的关注和广泛的欢迎并奠定了莫瑞森作为当代最重要的作家的地位。笔者认为
英语阅读一直是高中英语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不少教师对阅读理解的错误认识导致了许多高中学生只重视词、句、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