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词是英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因其多语义属性,介词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二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尤其是作为空间介词的IN,ON,AT的语义辨析,让许多中国的二语学习者都感到非常困难。然而,因其虚词属性,介词学习和介词教学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中关于介词功能分析和介词语义构建的研究较多,而相关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许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介词IN,ON,AT的错误类型,错误频率,以及错误认知原因的实证研究相对不足。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介词测试,采访作为研究工具,对122名三峡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英语介词习得状况进行了调研。其中介词测试的数据被录入到SPSS中,以探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介词习得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类型和错误频率情况。问卷调查和采访主要了解了受试者英语介词的习得态度,习得策略以及习得的认知过程。最后本文从认知语义角度分析了受试者的习得困难和产生错误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介词习得与其语言水平正相关; 2)介词习得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3)介词IN,ON,AT中,介词IN的习得状况明显优于介词ON和AT; 4)从三个空间介词内部语义(空间语义,时间语义,非时间的抽象概念语义)的掌握情况来看,非时间的抽象概念语义是受试学生掌握最差的语义类别,时间语义则是掌握得较好的语义类别; 5)记忆固定搭配不仅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也是受试学生介词学习的主要途径; 6)由于缺乏认知语义视角对介词语义学习的指导,学生并无原型语义,引申语义的概念; 7)受试学生产生语义混乱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师未从认知语义学角度帮助学生建立原型语义概念和引申语义概念,使得学生缺乏介词语义网络知识,并无法正确进行语义扩展;另一方面是学生主要是依托汉语空间概念自行构建语义扩展模式。 本研究一方面期望能加深了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介词习得现状的了解,另一方面为其他介词习得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同时,本研究也为今后的介词习得和教学丰富了研究数据,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介词习得研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