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CBCT(锥体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三维成像技术,建立颏部形态的三维测量方法。使用此方法研究安氏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的三维形态,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选取一名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患者,利用Dolphin软件对其在三维重建CT上进行线距、角度、比例、面积及体积的测量,并验证此方法的重复性。依据纳入标准,收集到239名安氏Ⅰ类女性患者的锥体束CT数据,其中先天性下切牙缺失患者127名,无缺牙患者112名。对受试对象的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探寻安氏Ⅰ类女性的下切牙先天缺失与颏部三维形态的关系。 结果:1.下切牙先天缺失对各年龄段安氏Ⅰ类均角女性颏部三维形态有影响。其下尖牙宽度减小。>12岁时,颏部相对于全面部及下切牙的突度增加;>18岁时,下颌对角线长度减小,下颌整体发育不足。12-26岁时,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颏点及颏唇沟点至下唇突点的水平距离减小,美学评价提高;>26岁时,下唇厚度增加。<12岁者的下颌牙槽突在二维的矢状层面发育不足;>18岁时,下颌牙槽突在三维层面发育不足。2.下切牙先天缺失对各垂直骨面型安氏Ⅰ类青少年女性颏部三维形态有影响。其下尖牙宽度减小;均角时,颏部相对于全面部的突度增加,低角时,下颌对角线长度减小,低角和均角时,颏部相对于全面部及下切牙的突度均增加。低角时,下唇厚度增加;均角时,下唇突度减小,软组织颏点及颏唇沟点至下唇突点的水平距离减小,美学评价提高。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牙槽骨及基骨发育与牙列完整者没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安氏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的颏部形态与安氏Ⅰ类女性牙列完整者不同。临床诊断和治疗下切牙先天缺失患者时应注意到这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