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时报》广告审视台湾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1988到2012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这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同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同的,它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文化的底蕴渗透到生活和消费的方方面面。《中国时报》是台湾较早创刊的报纸,创于1950年,它将信息报道于众人的同时,开始一步步将广告涉入其中,其主流媒体的身份,使得广告商越聚越多,这些广告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而受众必然会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感染,进而形成一种消费的氛围。正是这种日益膨胀的消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并行不悖,使得本文试图通过《中国时报》从报禁解除开始即1988年到2012年所刊载的广告来分析台湾社会消费文化的变迁,文化的流转与变迁是社会的反映,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因素都在相互交织着,台湾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它同中国大陆的历史渊源,都使得它的社会研究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台湾的社会结构以及人民意识、人民的观念、人民的行为和消费文化的交相辉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试图通过内容分析法这种定量研究方法对报禁解除开始即1988年到2012年的《中国时报》所刊载的广告进行研究,对广告从内容、形态、图片的比例、文字的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将每年宣扬的重点与当年的政治经济形势相联系,进而分析出台湾社会的消费文化,以及这种变迁的过程和变迁所带来的影响,还有消费文化的未来走向。本文在研究消费文化方面主要借鉴马克思的消费文化理论,文章会在最后提出研究的问题所在,以及未来研究的建议等。文化是一个社会生存的根基,商业气息弥漫全世界的今天,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而这些自觉不自觉的都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比如台湾目前十分流行的文创用品文化,文创用品成为激荡人们兴趣与爱好的介质,掀起了一场文艺与创造的浪潮。消费文化本身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有人将其视为伪文化,有人认为它仍然是文化的一部分,众说纷纭,然而它却实实在在不容忽视,它在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中自然形成,势不可挡。
其他文献
VOCs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引起区域大气臭氧超标、PM2.5重度污染的关键前体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VOCs排放逐年上升,由VOCs所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进一步凸显,VOCs污染治理迫
近年来,无机陶瓷膜以其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易于清洗再生等优异的性能特点在环境和能源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与聚合物膜相比较高的生产成本使陶瓷膜的实际应用受到限
第三产业的兴起使得知识型员工在现今组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知识型员工由于其本身具备的特殊性,在组织的创新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大力
1,2,3-三唑衍生物因其广泛的生物活性而自从发现以来备受化学家的青睐。1,2,3-三唑环一般在酸、碱、氧化剂存在下能稳定存在,但在某些条件下也能开环异构化为重氮酰胺类化合物,重氮
<正>苏曼殊的画"是融化中国画和东洋画而成的"[1],与其诗和小说一样,都别有一种风致。黄宾虹说:"曼殊一生,只留下了几十幅画,可惜他早死了,单就凭那几十幅画,其分量也就够得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作家"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他的许多作品都带有或多或少的自传性质,尤其以《夜色温柔》最为典型。婚姻生活中的种种困窘加上弗洛伊德文学思想的流传,使得他
暧昧表达是日语语言文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日本人"以心传心"的特点决定了他们能以多种方式实现暧昧含糊的表达。本文仅对副词、概数词、人称代词、断定表达等常见的暧昧表达
工业废水中常常含有大量毒性强且难以降解的酚类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主要有生化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化学法中的湿式催化氧化
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新课改也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
为了避免重罪轻罚、有罪不罚,维护单位犯罪的基本理论以及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基本原则,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这一司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