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是与细胞免疫有关的细胞因子(CK),本研究通过检测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IL-8、IFN-γ的动态变化情况,探讨IL-8和IFN-γ在TBM中的作用、可能机制及对TBM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从2014.12至2016.08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根据相应临床诊断标准选取TBM组30例,病毒性脑膜炎组(VM)30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30例。TBM组根据医学研究委员会改良的TBM分期标准,I期12例,II期11例,III期7例。用ELISA法检测发病2周内三组患者脑脊液中IL-8、IFN-γ水平及TBM组经抗结核药物治疗1周后、2周后两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水平,并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组内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分析用成组t检验。脑脊液中细胞因子IL-8、IFN-γ水平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TBM组患者脑脊液中IL-8、IFN-γ水平分别(4335.5±1235.4)、(52.9±12.5)pg/ml,均显著高于VM组(121.483±50.062)、(25.467±7.039)pg/ml及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22.980±16.940)、(8.173±2.60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M组患者脑脊液中IL-8、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BM组脑脊液中IL-8、IFN-γ水平发病2周内(4335.5±1235.4)、(52.9±12.5)pg/ml经抗结核治疗1周(2798.4±1109.6)、(40.2±9.7)pg/ml、2周(2246.7±1010.6)、(33.7±9.5)pg/ml后水平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BM组治疗前IL-8、IFN-γ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TBM组脑脊液IL-8、IFN-γ在抗结核治疗后,水平均持续下降,且治疗前水平与临床分期成正相关,即分期越高,IL-8、IFN-γ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进一步说明IL-8、IFN-γ参与了TBM的病理生理过程,可用于判断预后,联合检测对于诊断TBM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因此动态监测脑脊液IL-8、IFN-γ水平对于早期诊断TBM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还可动态观察TBM治疗效果,可作为预测TBM病情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在临床上及时调整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