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菊匍匐茎横向重力性相关基因的发掘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sli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被菊是一种兼具绿化、美化、彩化和香化功能的菊花新品种群,株型低矮或匍匐,但匍匐型品种奇缺。本课题组近年来选育出了一批株型完全匍匐、茎节部着生气生根、生长旺盛的新品种,具有较高的园林应用价值。在影响植物生长的众多环境因子(光、温度、水分、营养条件及其它生物等)中,重力是决定高等植物形态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植物枝条的生长方向是光和重力调控茎生长的结果,大多数匍匐生长突变体都与其地上部的重力丧失或钝感有关。然而,目前关于地被菊匍匐生长特性形成的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了匍匐茎弯曲部位的基因文库,探讨了匍匐茎弯曲部位基因表达的特点并对目标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分析研究,以期揭示匍匐茎形成的分子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以重力处理后的菊花茎组织向地侧cDNA为检测子/驱动子(Tester/Driver),背地侧cDNA为驱动子/检测子(Driver/Tester)进行正反向差减杂交,差减PCR产物克隆转化,分别构建了两个差异表达cDNA文库(向地侧LSSH和背地侧USSH).将SSH文库克隆的PCR产物点膜与32p同位素探针标记,斑点杂交筛选出43个阳性克隆,获得的43个阳性克隆采用载体通用引物进行序列测定都取得了成功,去除载体后对序列进行聚类分析后只获得代表同一个转录产物的3个序列的Contig(重叠群),其余40个序列都为singletons(单元素)。采用B1ASTn, B1ASTx, COG等生物学分析软件对阳性克隆序列进行生物学信息处理与分析后可以分成41个基因族(其中22个来自匍匐茎背地侧,19个来自向地侧),核苷酸序列在NCBI上的登录号为FS999558-FS999598。这些受重力刺激表达的基因覆盖了植物生长的许多方面,多数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相关,例如微管蛋白、枯草杆菌蛋白酶、谷胱甘肽转移酶、扩张蛋白、脂质转移酶,这些基因在向地侧或背地侧的差异表达可能导致了匍匐茎的向重性弯曲生长。另外一些与离子转运相关的基因也因重力的刺激出现了特异表达,例如硼转运蛋白和锌转运蛋白。(2)通过RT-PCR、RACE技术从地被菊‘雨花金华’中成功克隆了一个p微管蛋白基因,命名为CmTUB,基因登录号为AB608732。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地被菊‘雨花金华’CmTUB基因cDNA全长为1544bp,编码44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由一个包含198个氨基酸残基的GTPase结构域和138个氨基酸残基的C-端组成,并包含6个与微管蛋白连接相关的功能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与棉花等双子叶植物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CmTUB基因属于组成型表达基因,重力可以抑制CmTUB在背地侧的表达;NAA和CaCl2可以促进涂抹侧的表达;TIBA和EGTA则对涂抹侧CmTUB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金山绣线菊(Spiraea×bumalda’Golden Mound’)为蔷薇科绣线菊属植物,其叶色艳丽、花朵繁茂、株形低矮整齐、观赏期较长,且适应性强,是优良的园林地被植物,在城市绿化美化中
坡改梯是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由于极度缺乏石材和石埂成本过高等原因,在川中丘陵区推广石埂梯田难以实现。六棱型预制网格式生物埂护坡技术,具有原材料用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作为高密度的人类聚居地,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不透水建筑物越来越多,绿地空间日益减少,导致许多城市高温化、干燥化、城市型洪水、大气污染等环境恶
植物组群模式是提高植物景观艺术和发挥园林植物在居住区景观营建中综合功能的优秀造景形式。在如今强调园林建设再现自然生态、追求景观多样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