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ISCC)中β-钙粘蛋白(β-catenin,β-cat)、细胞周期素 D1(CyclinD1)、K i-67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将73例 I S C C、30例高级别上皮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32例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 S I L)和21例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 C E)应用组织微阵列法制成组织芯片,同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 HPV16/18、31/33 D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CyclinD1和 Ki-67蛋白的表达。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⑴原位杂交结果显示:ISCC、HSIL、LSIL和 NCE中 HPV16/18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75%(48/73)、46.47%(14/30)、9.38%(3/32)和0%(0/21), HPV31/33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68%(37/73)、30%(9/30)、12.50%(4/32)和0%(0/21)。⑵HPV16/18,31/33在宫颈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鳞癌中 HPV16/18阳性患者易发生脉管癌栓(OR=3.875), HPV31/33阳性患者临床期别更易进展为高期别(OR=3.5)。⑶β-cat的异常表达、CyclinD1和 Ki67的阳性表达在宫颈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β-cat在ISCC、HSIL和 LSIL中为异质性表达。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组中β-cat的异质性表达高于正常组(P<0.001)。⑷K-i67阳性表达在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3)。⑸CyclinD1的阳性表达在浸润性鳞癌与高级别上皮内病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⑹宫颈鳞癌年龄增大则病理分期增加(OR=1.063)。 结论:①HPV16/18、31/33的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进展有关。②HPV16/18、HPV31/33分别是脉管瘤栓和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提示二者与宫颈鳞癌的临床进展和不良预后有关。③CyclinD1异常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其过表达出现在宫颈上皮癌变的早期阶段;Ki67可作为宫颈病变诊断的客观参考指标。④Ki-67与β-cat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病变程度尤其是上皮内病变级别评判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