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五里河属巢湖流域的西北片重点治理区,基底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其恢复工程已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众多恢复受污染基底的技术中,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经济且效能明显的新方法,利用水生植物恢复基底的方法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充分分析水生植物恢复基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基底调查。针对十五里河十个取样点,两次取样进行基底中总氮、总磷、总有机质、重金属Cu、Zn、Pb、Cd、Cr)含量的测定,同时采用单一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十五里河受污染基底做进一步评价和分析。(2)研究水生植物恢复受污染基底的效果。选取6种水生植物:光叶眼子菜、苦草、伊乐藻、鸢尾、睡莲、菱,研究其吸收基底中总氮、总磷以及重金属的能力,为水生植物能进一步应用在恢复基底的实践中提供理论依据。(3)构建恢复十五里河污染基底的水生植物群落。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依托群落配置原则,结合十五里河不同河段的不同功能和水力条件,构建几种能恢复基底的水生植物群落。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十五里河基底中总氮、总磷及总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和较为显著的同步变化趋势,十五里河上游基底中总氮、总磷及总有机质含量总体上较中、下游低一些。十五里河基底中重金属Cu、Zn、Pb、Cd和Cr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总体而言,十五里河中游基底中重金属综合风险指数较高,上、下游河段的指数大同小异。(2)光叶眼子菜、苦草、伊乐藻、鸢尾、睡莲、菱对基底中总氮、总磷以及重金属(Cu、Zn、 Pb、Cd、Cr)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但不同水生植株吸收和累积基底中污染物的能力有所差别。(3)基于十五里河基底污染的原因和不同河段的规划功能,结合水生植物种类特性分别构建了经济生产型、景观美化型、生态保护型、综合效益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污染基底,这些群落可在十五里河基底恢复实践中根据河道具体状况及功能要求选择应用。